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那些家里有大学新生的家庭来说,今年“秋收”的喜悦,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
儿行千里爹牵挂
9月1日上午,刚走出市客运总站的李军放下拐杖,缓缓地坐在河南理工大学新生接待处的长椅上。
今年5月下旬,在江西省九江市一建筑工地打工的45岁的李军不幸从三楼摔下,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当天,离儿子李亚华高考只剩10天时间,约定的要送儿子进考场的诺言变成了善意的谎言。李军告诉儿子,坚信他会顺利考上大学,所以要赶在秋收之前多腾出些时间在工地上挣钱,为他凑齐学费。随后,李军便在工友的陪护下到医院作了简单的诊治,直到高考结束才把伤情告诉儿子,回家养伤。
提起考入河南理工大学的儿子,李军一脸幸福,他告诉记者:“妻子走得早,儿子跟着自己生活,吃了不少苦头,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很懂事。作为父亲,自己一直忙于赚钱养家,来往于田地和城里工地之间,疏于对儿子的照顾,就连约定的送他进高考考场都未能如愿,心里很愧疚。这次儿子第一次离开家到这么远的地方上大学,我放心不下,所以即使还拄着拐杖,也要亲自送孩子过来。”
幸福就像收获庄稼
48岁的宋春海来自鹤壁市淇滨区,他是借送儿子入学的机会,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里散散步,与孩子分享一下上大学的喜悦。
在儿子的宿舍,宋春海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有过上大学的梦想,由于种种原因,希望破灭。没想到孩子这么争气,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跨进了大学门槛。我和孩子他娘就商量着,儿子开学时,要一块过来,陪儿子办办手续,逛逛漂亮的大学校园。”“孩子他爹比自己上大学还激动呢!早上7点的车,他4点就把我叫醒了。”宋春海的妻子边给儿子铺床边笑着说。
说起送儿子入学,宋春海感慨万千:“这种幸福就像收获成熟的庄稼一样。十几年来,我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熟,直到考上大学,心里美滋滋的。”
孩子是父母的守望
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工作的,只是一部分,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要么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要么转移到了外地就业。孩子从离开家乡、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雏鹰离巢了。远离父母,在另一个城市学习、生活、工作,父母慢慢就成了一种永远的守望。
50岁的高先生来自青海省,9月2日上午,正在市客运总站售票窗口前排队的他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比较贫穷,女儿毕业之后,想让她留在焦作工作。现在他想趁着送女儿来焦作上学的机会,与她多待一会。 这位来自青藏高原的父亲说:“一路上,女儿和我一起欣赏车窗外的风景,有那么一瞬间,我心里一酸:女儿啊,你长大了,以后要走自己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