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学发展 精细管理
让人民群众全面共享财政发展成果
深入学习领会 把市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
创新举措 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本报参评作品全部获奖
“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
需要青年人接力
党和人民之间要互相感恩
我国发展导向的变化与选择
说“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发展 精细管理
让人民群众全面共享财政发展成果


作者:申相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民生,国之根本;财政,政之根基。近年来,焦作市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完善创新机制,科学配置资源,规范资金调度,保障了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地享有财政资源和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了财政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一、理财善政,科学理财铺就为民之基

  凝聚民心,汇聚财力,事关和谐,国之大要。财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改善民生。焦作财政确立了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焦作”为主线,率先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四权分离”机制,实施复式预算、参与式预算、中长期预算、项目公示、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等科学、民主、绩效管理,财政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创新实践,精细财政营建惠民之路

  率先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率先推进“一折通”惠民工程,率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率先自主研发并及时应用“财经沙盘”现代技术手段。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政府投资评审、复审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确定了公共预算资源的结果导向机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年提高。探索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公开”的程序性风险防控机制,与“大办制”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文明单位建设相互促进。公共财政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焦作财政被媒体和专家誉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的标杆和样本、“中国财政最为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

  三、发挥职能,民生财政提升

  “十一五”期间,焦作筹措用于“十项民生工程”的资金达到28.51亿元,支持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机械化示范市;完善惠农补贴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推进义务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充实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办学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探索财政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途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公共安全投入显著增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住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进一步改善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治众人之事”首先在于“谋众人之福”。下一步,焦作财政将围绕大局,站位全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焦作百姓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和财政发展成果。

  (作者系市财政局局长)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