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事故和建筑物、桥梁垮塌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这些事故,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近年来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地方顶风作案?这些所谓事故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反思过去30多年以做大GDP为特点的发展导向是不是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清醒的认识,下一个教训可能更加深重。
GDP增长“一俊遮百丑”的时代已经过去。动车不是速度越快越好,GDP增长也不是越快越好。“GDP增长主义”背后可能是更多“发展中的痛苦”。
“民富优先”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导向。发展导向的转型关键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政府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学习时报》)
“收入差距”不等于“贫富差距”
在许多讨论中,“贫富差距”与“收入差距”时常被通用,但实际上二者有重大区别,有必要进行辨正。
“贫富差距”包含了“收入差距”,但不只是收入的差距。仅仅讨论收入的分配,那只是针对某一个时期的经济成果作静态的分析,难以看清楚导致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机理是什么,很容易把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路径归结为对现有成果分配的再次分配上。对现有经济成果分配的再次分配,静态看是有效的,但只是“一次性有效”,无法改变贫富差距变化的长期趋势。在初次分配上做文章,如果也只是着眼于“生产成果”这块蛋糕的切割,那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问题,集中体现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上,是工资多一点,还是利润多一点。这通常会遇到如下现实难题:要涨工资,可能企业受不了;要就业岗位,实行低工资,可能职工不接受。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工资与利润的均衡,表现在宏观上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企业利润份额上升,而工资的份额下降,主要依靠工资来生活的工人是不会在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下而变得富裕的。所以,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只是就收入上来讨论分配问题,最终无法缩小贫富差距。 —— 《北京日报》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