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笔者走进在建的马村区人民医院新址,眼前一片火热的建设场面:门诊楼、医技楼、社区楼、高压氧舱楼已全面竣工;病房楼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室内粉刷……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医院正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该区加强民生建设、优化医疗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将医疗卫生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环境,使城乡居民求医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区制订了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在持续保持两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全覆盖和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该区人民医院及其余7个社区服务中心也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明确了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全区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同时,该区稳步推进新农合制度,提高了住院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将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疾病6个病种的参合儿童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密防控传染病的发生蔓延。该区积极做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工作,开展了“三热”病人血检、主动病例侦查,对乡镇级医务及防保人员进行了培训,对辖区镜检站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开展了碘盐监测,通过采集居民盐样现场滴定监测,显示全区居民户食用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消毒,从源头上杜绝手足口病的传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加强医疗服务科学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该区在区人民医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促进医疗管理模式创新,目前已确定鼻窦炎、阑尾炎、子宫腺肌病等20个病种为按病种付费病种,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三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陈献军 秦灵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