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又在寻思该以怎样的方式,欢度这个古老且饱含情感元素的中国节。
说是寻思,其实是在发愁,为庸庸常常的月饼走秀发愁,为匆匆忙忙的了无痕迹发愁。从小我就听过月亮上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即便在没有月饼可食的贫脊之年,我也会攀着窗棂,手托腮帮,钟情地对月亮呢喃:月亮光光,骑马烧香,烧死王母娘,月婆来身边。长大以后,我又知道所谓的嫦娥、玉兔不过是人们虚构的一则神话,对于科学日趋发达的21世纪,希冀在月球上休生养息也还是出于人类的一厢情愿。与此同时,我忽然对悬挂于高空的明月产生了莫顶的崇拜和敬仰。她无声无息,经年流转,却一脉相承地把美好的祝愿带给人间,果敢地承载起世人所有的悲喜之情和跌宕之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李太白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的月;还有一则佳句我们是必定要记住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这是至今仍被我们念念称颂、恋恋不忘的故人商隐老先生眼中的月。思乡、感怀、祈盼、祝福……在如此清雅、内敛的主题倡导下,历代历人都把中秋赏月看成一年之中最具风情的夜晚。清风习习,皓月当空,笙歌弄影,嬉戏至晓。家人情,朋友谊,始终贯穿于柔和清丽的月色中。此时,你会感慨月圆情浓时流淌于心间的那种无以复加的快慰,会感叹人月两圆所印进脑海深处那永世不忘的眷恋,而月饼——用以点缀氛围的象征物,似乎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热捧。乘兴之极,漫不经心地捻起放下甚或咬上一口,无非为了赏玩、开胃,谁还会上心上意地对那月饼的馅料、肤色、纹饰去大加褒奖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饱受冷落的饼状物竟然粉墨登场,一跃据为中秋的霸主。每逢中秋来临之际,凝合着商家利益的各式月饼犹如铺天而来的无孔铜钱,在卷走人们腰包里的钞票之时,又可怕地将脑海中那所剩无几的中秋记忆洗劫一空。小小的月饼被赋予特殊的使命,披甲戴盔,流光溢彩地穿梭于形形色色的道场和人流,不光彩地充当起与中秋文化背道而驰的小丑角色。黄金月饼——这是一个令人咂舌的稀罕物,黄澄澄,金闪闪,这样的月饼能吃吗?敢吃吗?切记,人若吞食黄金势必会因肠胃的不堪负重而导致下坠、穿孔,乃至生命的最后终结。于是,我又想象广寒宫内嫦娥仙子的那副凄惨相,终日以泪洗面,夜夜捶胸顿足,懊恼自己当初所犯下的罪孽。所以说,还是我们的前辈颇有远见,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然昭示了嫦娥今天的悲剧。
小小的月饼闹乱了中秋节,也搅和了我的好心情,那么敢问:你的心情是否也受此打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