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如期来临,焦作教育再次以累累硕果向全市人民献礼。在刚刚过去的高考工作中,我市本科上线人数和比率较去年有大幅度提高,其中一本上线人数增长25.74%,市教育局由此受到市政府的通报嘉奖。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高考质量连年攀升,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围绕年初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提出的“突出质量核心地位,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要求,把握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线,更新质量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全力打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强市教育。
政府措施更加有力
2006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元设立教育质量奖,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重奖那些为夯实教育基础、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焦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全市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保障更加有力。
今年,市教育局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全面有效地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工作重心、主要精力、全部力量用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形成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导向和强大合力,形成了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学校管理更加有方
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千方百计在管理有方上做文章,落实校长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第一责任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定位质量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为动力,从有利于教育质量提高的角度出发,健全制度、设置机构、配备人员、落实课程、完善奖惩,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优化育人方式,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学校。沁阳永威学校、武陟一中、沁阳一中、温县一中、武陟张庄中学、中站许衡中学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教师教学更加有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为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一年多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精心实施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跨越计划,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开展跟进式培训、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实施集体备课,切实提高了备课质量;通过高效课堂的打造,落实了“学、教、练、评”教学环节;通过作业全批全改和课外辅导,巩固了教学效果。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机制,优化了教师结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为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我市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以支持培育名校、整合扶持薄弱学校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建设。
今年2月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提出了“高中城市化、初中城镇化、小学中心化、幼儿园普及化”的发展目标。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制订方案,全面实施。8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学校建设工作会,启动实施中小学发展提升工程,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标准,打造教育品牌,使名校更强,薄弱学校变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我市的教育人口有70多万,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需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目前,重视教育质量、狠抓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全社会形成了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市十次党代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秀泉表示,“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环境意识、目标意识、实干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行动,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使我市教育质量早日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为我市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