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是投资的盛会,是资本的盛筵,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金钥匙”9月7日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如期开启。盛会开幕,恰逢中秋,如何借投洽会引资之势,如何融团圆节亲情乡情,聚新朋老友共谋事业,促合作交流推进共赢?
9月3日至8日,市委书记路国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国明、市政协主席王太峰、副市长贾书君、焦作新区管委会主任杜宇先后到深圳、厦门进行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亲情联谊活动。活动成效如何?借助投洽会平台收获了什么?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联谊:诚信是最强的感召力
9月3日,周六,深圳圣庭苑酒店。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曹维新牵线搭桥,豫(焦作)港中秋联谊会在这里举行,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深圳市福建商会的十余位企业家应邀前来。
从海西经济区说到中原经济区,宾主兴致盎然。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会长林树哲说:“2009年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和周边的地方‘生活圈’都融在了一起。现在,河南中原经济区已经启动,这是造福河南、造福子孙万代的事情,以河南为圆心能画出一个完整的圆,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大。”
从焦作的转型升级说到焦作与央企、香港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双方频频碰撞出“火花”。
路国贤说,以优势互补、谋求双赢为出发点,豫港之间的交流合作既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更有着美好的发展远景。刚刚闭幕的焦作市十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此为载体推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焦作有良好的条件,有强烈的愿望,真诚希望各位企业家到焦作参观考察、寻找商机。
林树哲等表示,焦作在交通、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都有很多优势,从焦作的转型中也看出一个城市的魄力和魅力。一定尽快安排到焦作考察,也期盼双方能结佳缘。
9月5日,焦作·厦门中秋联谊会在厦门举行,十几位厦门百强企业代表到会,其中超百亿元的企业两家。这也是我市商务部门的一次策划,期待通过这种形式的联谊,与厦门百强企业“联姻”,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摆政策,说优势,谈合作,谋发展。国药控股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庆深有感触地说:“河南的优势、焦作的优势,就是合作的优势。路书记的坦诚相待、盛情邀约让我们很感动,也体现一个地方的招商理念。”
无诚不信,无信不立。海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清泉提起与焦作的合作,用了“感恩”这个词。2007年,厦工北方基地落户焦作,三个月建成投产,“焦作速度”折服了厦工决策者,也吸引了更多的配套企业。厦工七家配套企业落户焦作众星捧月,海翼物流欲在焦作建立北方物流中心,这一切,都缘于焦作的诚信和全力支持。有诺必践,有困必帮,厦工在焦作发展的五年,是一路绿灯飞速发展的五年,是双方携手共谋进步的五年。郭清泉说:“诚信是最强的感召力。我走到哪里,就把厦工和焦作的成功合作宣传到哪里。”
招商:项目落地才是“王道”
本次投洽会上,我市成功签约 33个项目,总投资128.2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08.7亿元,创历年新高。成功签约的背后,有一串串动人的招商故事。
焦作新区是此次招商最大的赢家,成功签约1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包括七个厦工北方基地配套项目、两个与厦门大学的技术合作项目和一个大型商贸项目。这一批项目的入驻也是焦作新区依托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招商的一个突破。项目落地要从去年投洽会联谊说起。参会期间,焦作新区与厦工举办了厦工(焦作)基地三年成果暨发展战略说明会,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之后,该区多次与参会配套企业沟通联系,今年4月,晋江市升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厦门劲华机械有限公司等六家厦工配套企业负责人来焦考察,双方就合作投资建设厦工配套产业园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几经协商,终成正果。
焦作新区要走什么样的路?杜宇说:要着力提升规划引领能力、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力争成为焦作走在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建设前列的战略引擎。提升产业层次,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厦门大学“攀亲”就是焦作新区产业招商打“高新牌”的有力举措。今年5月26日,焦作新区在我市举办厦门大学(焦作)科技园项目对接洽谈会,一边“攀亲”热,一边“求亲”切,自然火花四溅。经过新区与厦大双方的多次会晤和网络、电话沟通,投洽会上,四个技术支持项目“瓜熟蒂落”。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七星博士表示,焦作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时期,亟须打造一批层次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集群来引领和支撑转型发展。厦门大学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双方的合作既能使厦大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能给焦作提供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双方的合作一定会实现双赢。
合作项目之一的焦作日欣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商建欣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学研结合更畅通,企业想做的,焦作新区提前做到了。”对于山阳区艺新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桂民来讲,此次厦门之行“尝到了甜头”,该街道与江苏红顶鸟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5亿元的LED蓝宝石生长项目。2010年夏,山阳区领导出差途中结识了常熟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红顶鸟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保庆先生,山阳区经济发展情况引起了苏保庆的极大兴趣,多次沟通、联络、邀请,促成了考察山阳之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会见谈政策搞协调,区工信局、街道全程服务,陪同企业两到西安、三到上海考察设备,四赴郑州进行公司名称核准,诚心诚意感动了客商,促成了项目成功签约。
思考:借展会平台“运作”招商
如果说鼓浪屿令厦门闻名遐迩,是老天对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眷顾,那么已连续举办了15年的投洽会,则是厦门这座现代气息浓郁的特区城市魅力长盛不衰的时代元素。
这是一个展会和一个城市的互动双赢。
那么,从1997年投洽会元年我市首次组团参加开始,这个国际性展会平台为我市招商引资带来了什么?
时任我市外经贸局外资科科长的史银栓是当年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连续七届参与组织我市参加投洽会活动。他回忆说,当时的投洽会对焦作而言只是一个展会的概念,重在参与,重在增强招商引资意识,重在扩大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接触沿海、接受信息、观察思考的过程。
市商务局局长孙银池说:“随着投洽会规模、影响的扩大,随着各级政府运作意识、大中小型企业参与意识的增强,投洽会愈来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市在投洽会上取得了大量的洽谈成果,投洽会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最重要的桥梁和展示我市对外开放形象的最佳平台。”
从基础项目到高新项目,从项目推出到项目策划,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眼界在开阔,思路在拓展,层次在提升,投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市商务局副局长付小文说:“通过投洽会这个招商平台,我们不断学习发达地区的招商经验,我市的招商理念和水平也不断提升。”
付小文说,厦工落户焦作的成功范例,也是我市借助投洽会平台以商招商的成功范例。通过厦工一个点扩大到海翼集团一个面,再通过全方位与海翼集团实现战略合作,进而与厦门百强企业加强联谊交流,是目前我市招商运作的着力点。通过投洽会,我们积累了人脉;通过挖掘人脉资源,我们的合作更加广阔。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通过多年来的招商积累,我市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以简单的优惠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而是通过软环境等综合优势作为主打牌来吸引投资者;以有计划的土地供应政策,按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原则安排招商引资项目,并加强对批出土地项目的后续投资管理,建立项目联合准入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借助展会平台,我市将进一步分析好、定位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在投资方向的策划、投资项目的运作、投资潜力的挖掘等方面再加一把力,更主动、更积极、更有针对性,唯有如此,招商才会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