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阳区城乡一体化推进恰逢其时
贯彻党代会精神 推进各项工作
“六个突出”提高审判质量
三级管理保安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孟州市进出口总额连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图片新闻
全力支持三秋生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阳区城乡一体化推进恰逢其时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由农民到工人,放下锄头组装起了电子表,现年27岁的山阳区中星街道寺河村居民王小利,每天早上也像城里人一样,8点钟准时到附近的江昊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上班。他说:“以前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一年到头落不了俩仨钱,现在厂里淘金,多劳多得,每月按时领工资,比以前强多了。”五年间,该区8100名农民像王小利一样,从田间地头转移到了工矿商场。

  城乡结合的山阳区,在城市扩张的机遇中因地制宜,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从产业转变、村居改造、体制创新等多个方面推动农村向城市转变,有效破除了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带动了全区科学发展。

  2010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7.1亿元、2.58亿元、48.3亿元,为“十五”末的2.4倍、3倍、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11元,是“十五”末的1.9倍;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4︰34︰62调整为2010年的1︰37.6︰61.4,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区正在迅速崛起。

  “山阳区24万人口,4万在农村,占到了16.7%;全区总面积74.4平方公里,46.4平方公里在农村,占到62.4%;16.7%和62.4%的比例倒挂说明了一个问题:建设现代化城区,前景和潜力在农村,阻力和瓶颈也在农村。”山阳区委书记牛炎平一语点破推行城乡一体化带动的初衷。

  从偏重城市发展的一条腿走路,到城乡并重的两条腿共进,山阳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开出了产城融合加快经济转变、村居改造加快环境提升、社区培育加快体制创新“三剂良方”,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鸟瞰山阳区发展沙盘,笔者注意到:在山阳区“十二五”规划的“1区1园2带3圈4中心”蓝图中,重点规划的“1区”(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园”[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分别位于中星、新城两个涉农街道。其中,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6.59平方公里,涵盖了6个行政村,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村料及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占地1000亩,位于苏蔺村内,4年内将投资20亿元,重点发展药品生产、现代医药物流等项目,到“十二五”末,预计实现年收入100亿元。同时,以巡返大庄园、药王庙为依托打造的沿太行路休闲旅游带、以焦作海关保税区和新山阳商城为依托打造的东部物流中心……一个个关乎全区发展的“大手笔”,摆放到了两个涉农街道,引领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把自身发展融入全市规划大局中,把农村发展融入城市扩张中,山阳区城乡一体“组团发展”的模式,使得农村这条“短腿”现如今大有可为。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山阳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上了日程。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了定和村定和苑安置小区、恩村三街通园小区、墙南村安置小区、集中安置小区以及张庄村豫波花园等现代化小区,农民开始搬出平房住进公寓,在居住生活中实现城市文明,并以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及时启动了集聚区范围“整村搬迁、合村并点”工作,计划用3~5年时间,按照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建成一个人口相对集中,土地集约利用,生产生活方便,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山阳区推行城乡一体化带动恰逢其时。山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告诉笔者:“山阳区将强力实施城乡建设3年大提升行动计划,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到2015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95%。”   周成亮 王希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