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南北朝,又是历史上一个军阀混战,战争频仍时期,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大江南北,走马灯似地经历了宋、齐、梁、陈、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九个朝代,你争我夺,战略地位异常重要的怀川成了北方拉锯战的中心地带。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出现了叛将尔朱荣之乱。尔朱荣被诱杀后,汾州刺史尔朱兆再次作乱。时任北魏大都督的源子恭镇守丹谷,与尔朱兆对峙。时值严冬腊月,数九寒天,两军大战,尔朱兆攻陷丹谷,都督崔伯凤战死,士卒死伤无数。可以想见铁石相撞,火花四溅的场面,滴血的崖壁,淌泪的泉水,喊杀声,呻吟声,求救声,呼叫声,震动山谷,血染雪野,丹水又为之赤。这就是著名的丹谷之战,丹水再一次变为血河(《资治通鉴》卷154)。
隋末战乱的丹水,史无记载。但唐朝中晚期的泽潞藩镇叛乱,丹水遭际了更大的麻烦。
唐武宗时,镇抚河东泽潞二州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因与宦官仇士良不和,故“招纳亡命,缮完兵械”“榷马牧数万缗”(《资质通鉴》卷247),拥兵自重。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刘从谏死后,其侄内都知兵马使刘稹,祕不发丧,图谋叛乱。唐王朝以河阳、河中、河东、成德、武宁等地, 节度五路大军,四围凶抄。昭义节度使驻地泽潞,即今长治、晋城一带,正是丹水流经的地域,丹水遍体鳞伤的躯体又重重地挨了千刀,伤了万箭。叛军在这一带烧杀抢掠,而各路大军刀兵相碰,到处是铁花闪光,血水飞溅,尸骨遍野,狼烟滚滚,哭号呼叫,甚至许多家庭的坟墓都被掘尸扬骨。唐王朝的围剿官军在丹水流域与叛军遭遇两次大战,一次是科斗店之战,一次是万善之战。这两次战役,官军的统帅正是祖籍沁阳丹水畔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王茂元原为忠武军节度使,为了剿刘,改署河阳节度使,驻军怀州,以步骑三千进守丹水畔的万善镇,扼住叛军南下太行山的咽喉要道:“遣兵马使马继,将步骑二千军于天井关南科斗店。刘稹遣衙内十将薛茂卿等将亲军二千拒之”(《资治通鉴》卷247)。王茂元虽数度为节度使,但是,“习吏事,而非将才”(《资治通鉴》卷247,李德裕评语),两次战役皆失利。在科斗店战役中,叛军攻破科斗寨,生擒河阳大将马继等,焚掠官军大小营寨一十七座,全歼两千官军,直逼怀州。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丹水的血脉养育的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姣姣者。他空有“凌云”大志,却无“回天”之机,他执着地追求崇高纯真的爱情,与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相爱相恋并结秦晋之好。这种结合,在李商隐并非趋炎附势,并非看重王茂元节度使的高位和在岭南任职时积聚的百万家资,但却不经意被卷入官场党争的夹缝,被人诟病,落魄幕府,郁郁终生。泽潞叛军一路烧杀掳掠进逼他的故里丹水之畔怀州雍店村。他挺身而出,为岳父王茂元代拟了一篇讨伐叛军的檄文《为濮阳公与刘稹书》,义正词严,大义凛然,激恼了刘稹。于是,刘稹派部将张巨、刘公直、薛茂卿,趁月黑天高,秘密越过唐军驻地,焚烧了李商隐的故里——丹水岸边美丽的雍店村。通天大火映红了夜空,丹水之上一片狼烟。李商隐的族人们在火光中哭号惨叫,许多人在大火中丧生,在叛军屠刀下殒命。滔滔的丹河水近在咫尺,却救不了这些善良的无辜百姓,他们一个个失去家园,不得不在焚毁的废墟外重建新雍店;有的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对于这场劫难,李商隐一直耿耿于怀,以极大的义愤,形诸笔端:“属刘蘖叛换,逼近怀城,惟罹焚发之灾,永抱幽明之累。”(《祭裴氏文》)这岂止李商隐李氏这一家?这是丹水经历的又一次大劫难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