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深入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
图片新闻
贯彻党代会精神 开创工作新局面
我市举行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马村区启用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
中站区:品牌环境“赢”来聚宝盆
推广“两晚”技术 应对阴雨连绵
“重生行动 ”项目指导组莅焦
市科技局
市国土资源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广“两晚”技术 应对阴雨连绵
—— 访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农业研究员段新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从9月1日到昨天,我市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降雨过程,目前降雨仍在继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将对秋作物带来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农业研究员段新国。

  段新国说,由于长时间连阴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对玉米、水稻的灌浆乳熟、棉花的裂铃吐絮、大豆的结荚鼓粒以及产量、品质都有不利影响。预计将导致玉米收获期推迟10天以上,小麦整地播种也将随之推迟。

  段新国说,今年在秋收种麦期间出现的长期连阴雨,尽管给秋粮生产和小麦播种同时带来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但只要我们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扭转当前不利局面,确保秋粮有个好收成、夏粮有个好基础。

  为此,他建议要大力推广“两晚”技术,即玉米适时晚收和小麦适时晚播技术。段新国说,过去气候变暖不明显,我市提倡小麦适期偏早播种,充分利用了光温资源,极大地发挥了品种的增产特性。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要推广“两晚夺高产”技术,即玉米晚收一点、小麦晚播一点。玉米晚收是一项显著增产措施。当前,低温阴雨寡照对提高玉米粒重和产量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今年推广玉米晚收技术更为重要。这是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的关键措施。要及早向农民宣传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果,指导农民科学把握收获时间,延长灌浆期,增加粒重,提高品质。一般掌握玉米穗以子粒胚乳上乳线消失的时间作为适期收获的标志。麦前套种玉米一般掌握在9月底收获,麦后直播玉米一般掌握在10月上旬收获。

  “针对地势低洼、遇水就涝的情况,抓紧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 段新国说,对出现农田积水的地方,要广泛动员群众,集中力量、机械,及早疏浚沟渠,尽快排涝除渍,避免作物因长时间水浸而造成根系缺氧、植株死亡。田间积水一般不能超过3天,及时排除积水可防玉米倒伏、大豆烂荚、花生烂果。

  “要科学运筹防止早衰。”段新国说,对红薯、大豆、花生等作物要适时用磷酸二氢钾、尿素进行叶面喷肥,确保养分供应,促进后期生长,防止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倒伏尚可形成产量的玉米不建议人工扶起,宜采用割除空秆及病弱株、打底叶、喷施磷酸二氢钾、剥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加速子粒成熟。

  段新国说,当前降雨较多,为小麦足墒播种、一播全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小麦晚播创造了有利空间。小麦播期适当推迟,既为玉米晚收提供有利时间,也可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影响,减轻小麦冻害和倒伏。他提醒农民朋友,半冬性品种要掌握在10月10日至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掌握在10月20日以后播种。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