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见习记者 王水涛
面包两天就变质
市民质疑现做现卖
市民毛女士称,前几天她在一家超市内购买了十几块钱的面包,没想到第二天就发霉变质了。“购买的时候,销售人员说这些都是现做现卖,保质期5天,怎么会在第二天就变质了呢?”毛女士说,她购买时没有看到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等信息。
9月14日,记者在六号园超市的点心加工区与销售区看到,橱窗里摆放着各种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橱窗外面的标签上仅仅写着这些点心的名称和价格,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
销售人员解释说,这些食品都是现做现卖的,面包保质期一般都在5天,蛋糕的保质期一般在2到3天,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这时一位年轻的父亲正在给推车里的孩子买蛋糕,记者问他这些蛋糕没有生产日期,是否会担心质量问题,他说“超市里的东西有啥好担心的”。
在太行路上的蓝波湾超市存在与六号园超市同样的情况,摆放面包、蛋糕的橱柜外面的标签上也是只有食品名称和价格,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销售人员称这些都是现做现卖,都不贴生产日期。而百货大楼焦东超市与大张·惠利佳和平街店里,这些现场加工的食品区,每个橱窗外面都贴有散装食品标识标价签,上面写有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价格等信息。
食品标签信息不全
加工环境不容乐观
这些现场制作的点心除了缺少详细的信息标签外,加工环境也不容乐观。在六号园超市,面包的加工制作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而在太行路蓝波湾超市,面包的加工制作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面团的切割、油炸等过程都能被来往的顾客看到。
这些现场加工的散装食品是否可以不标明生产日期等信息,对食品加工的环境有什么要求?一位超市负责人说,按照相关规定,超市必须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外面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详细信息,如果只标明品名和价格,显然不符合相关规定。并说对于这些无包装的面包等食品,会在保质期内的前一天进行下柜处理。
然而,关于超市里面包等食品的加工制作环境,该负责人说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而在超市里实现加工场所独立封闭,则需要更多的投入。
市民谨防病从口入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金研律师集团事务所律师赵晓彬说,按照《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第七条规定,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要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识。
同时经营者应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
赵晓彬说,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商家和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相关行政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应加大对商家和经营者的监管力度。
他提醒广大消费者,食品的保存环境是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条件,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环境等信息加以注意,谨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