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体育·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摔打”出来的金牌
国务院通过精神卫生法草案
图片新闻
演马庄矿党委“点题公开”架起连心桥
焦煤集团非煤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延伸阅读
印度地震致3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国家食品工业企业
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
西安市灞桥区发生山体滑坡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摔打”出来的金牌
——记市体校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主教练秦洪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在去年举行的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为我市斩获了4金2银4铜,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夺金任务。当所有人把目光投向这支优秀的摔跤队时,殊不知在这支队伍背后有一位为运动员付出无数心血的教练,他就是市体校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主教练秦洪波。

  中等个头,身材特别魁梧,有着北方汉子特有的憨厚,这是秦洪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995年,当时23岁的秦洪波,怀着满腔热情,凭着对摔跤事业的酷爱和一股强烈的事业心,担任了市体校摔跤队的教练。在摔跤队这一待,就是16年。

  “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了解摔跤,都认为摔跤就是打架,致使选拔摔跤选手都成了难题。”秦洪波回忆道,为了选拔苗子尤其是选拔资质较好的苗子,他像“星探”一样到处寻找。一见到资质较好的少年,他就上去询问人家是否有兴趣练摔跤。“发现好苗子,就要好好培养,这是教练员的天职。看着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秦洪波说。

  讲起闪成德的故事时,秦洪波回忆,有一次,他在饭店吃饭,偶然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身体素质很好,就上去攀谈,希望他能到摔跤队进行训练,经不住秦洪波的软磨硬泡,这个叫闪成德的少年拜秦洪波为师,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巨大的变化。经过3年的苦心培养,闪成德逐渐崭露头角,他14岁时就代表我市参赛省运会并获得了男子自由式摔跤冠军,之后在省级比赛中频频夺冠。目前,闪成德早已成为国家摔跤队运动员,经常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体育的风采。

  在市体校,记者在训练场看到秦洪波对队员训练时,招招都一丝不苟。对一些队员不到位的动作,他让队员数十遍上百遍的训练,直到他满意为止。“细节决定成败,赛场上的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有可能决定队员的命运,所以,练好扎实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落实好每个细节,才是关键。”秦洪波认为。

  俗话说,好钢打钉,好汉当兵。秦洪波就是用他那双慧眼和独树一帜的训练方法把一批又一批的好苗子“锻造”出来。采访中,秦洪波拿出了一摞执教以来取得的奖牌和证书,像轻抚孩子一样细细抚摸着这一张张饱含心血的证书,脸上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之情。

  16年来,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秦洪波每天都与学生一起待在训练场,对家庭、对妻儿老小的照顾也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而秦洪波的妻子很支持他的工作,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把家庭照顾好,不让他分心。由于教练员工作的特殊性,秦洪波也承受着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节奏,并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有时一天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而且心脏也会有不时的疼痛。“这都是教练员的职业病,操心太多了,睡觉时也要琢磨战术、琢磨训练、琢磨比赛。”秦洪波说,“虽然身体吃不消,但我不后悔,在摔跤场上,我是最幸福的。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眨眼间秦洪波已在摔跤场上默默耕耘了16个年头。多年忘我的执教让秦洪波收获了沉甸甸的成绩,在为上级运动队输送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的同时,他的队员在三届省运会上连续夺得16枚金牌,全部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夺金任务,同时还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频频摘金夺银,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教练员、省优秀体育工作者、市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下图为秦洪波在向队员传授实战技巧。 本报记者 孙 军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