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丹水·血河·清清流
每周一字
落叶静美
怀川故事
花语
花谈
秋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水·血河·清清流

作者:□董尚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四

  古堡百丈觅旧踪,旌旗翻卷舞长空。

  七狼八虎今安在?竹排载歌丹水清。

  这是游人游览丹河峡谷留下的一首诗。诗中说的古堡,即宋寨,相传是北宋杨家将构筑的城堡,如今仍雄踞在高高的山头上,扼守着峡谷的交通要道。今人仿效古制,在寨堡正中插一“帅”字大旗,四围是黄色旌旆。山风吹拂,迎风猎猎,俨然杨家将在此!然而,这里早已没有刀光剑影,战鼓咚咚,没有铁和血的碰击和人马的嘶杀声,杨业及其“七狼八虎”的子弟,英姿勃勃,浩气冲天,早已成为纸上云烟,成为百姓的口碑,成为传说中的战神和偶像,成为史家笔端的话题。游人所能看到的,是清澈透亮的丹河水,抒情般流着,倒映着两岸的山峦和林木,山坡上沉甸甸的玉米穗和火红硕大的柿子,倒映着红男绿女接肩摩踵的游客,竹排与游艇满载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应,而在东岸峡谷时隐时现的火车呼啸而过……

  然而,你听到过丹水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吗?你看到过这里的杨六郎墓、杨家将藏兵洞吗?你到过山上的孟良寨、焦赞城、穆桂英堡、杨宗保寨吗?

  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上,有一个石头堆砌的墓冢,墓园早已荒草萋迷,荆棘遍地,近旁竖立着沁阳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的标牌:杨延景墓。

  杨延昭,本名延朗,又名延景,是宋初名将杨业的第六子。《宋史》说,因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他是杨家第二代中功勋卓著的第一人,是北宋抗辽名将,官至高阳关副都督兼英州刺史。《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一赞他“智勇善战,所得俸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性质素,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杨延昭病逝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载:“及卒。讣闻,帝嗟悼,遣中使护榇而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杨延昭祖籍代州(今山西代县),所谓“归”,即归葬,理应葬于代州原籍,何以埋葬于怀州丹水之滨?

  历史告诉我们,杨延昭病殁的年代,宋辽战火正炽 ,代州恰是两国交战的最前沿。把一个抗辽名将的尸骨埋葬在敌国的眼皮底下,显然是不明智的。关于杨业尸骨的争盗,杨家人仍记忆犹新。他们不会再把自己的亲人送到敌人的触角范围之内。《宋史》没有说明“归于何地”,却讲了“河朔之人,望柩而泣”的场景,这似乎应在内地。河朔,黄河北也,怀川正在河北,河内素有“河朔名邦”之美称,埋葬在太行山的丹河峡谷间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是正史所载。

  另有小说家言。据历史演义小说《杨家府演义》第五十八回即最末一回,是写杨家将的归宿。此回的标题是:“怀玉举家上太行”。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端午之夜,杨延昭之孙杨文广之四子杨怀玉等,被奸臣张茂谋杀未逞后,以杨怀玉为首的杨家小将为报仇雪恨,全身远害,不恋爵禄,血洗张茂府,瞒着杨文广举家连夜逃往太行山,小说中写道:“是夜,怀玉命家人众护卫军士,收拾宝物辎重,车载马驼,整备停当,竟望太行山进发。”

  杨家后裔是连夜逃往太行山的。这里所说的太行山,一定是距汴京开封最近,且山势险要,又远离北方之敌契丹,并且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杨延昭的墓地就在这里,这里又是杨家将长期驻防之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民众的关系都有较好的基础。据小说家言,杨家小将逃往太行山后,又曾拒绝了周王的两次劝归,然后,“伐木作室,耕田种地,自食其力。又出告示,晓喻家兵,不许下山掳掠民财,为一清白百姓,遗留芳声于后代,使人皆称我家是个忠臣,退隐岩穴,而非叛乱贼臣,不归王化者也。”从此 ,杨家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便霎然而止。

  但是,他们在丹水却并未销声匿迹。据传说,杨家的后裔在丹水一带除了耕种田地,自食其力外,还与百姓一起对金人的入侵开展过殊死的战斗,民间的口碑和文物还在。据《沁阳市地名志》:在今丹河峡谷九渡村“北宋名将杨延昭墓”地在村西九峰山上,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有“狐仙洞”(又叫杨家藏兵洞,今称神仙洞。)《沁阳市地名志·名胜古迹·古羊肠坂道》载:“在市境北部,现存常平至窑头村北坂道一段,长约二公里。碗子城,孟良寨,焦赞城,穆桂英寨,杨宗保寨,皆其遗迹……唐设驿站,宋代筑城,并以守将命名城寨。”宋代杨家将的焦赞、孟良、穆桂英、杨宗保是否真在这里筑寨抗辽,史无详载,小说家言自然未必可信,但综合《宋史》、《沁阳地名志》、《沁阳市文物志》、百姓的口碑和地面现存实物相印证,杨家将及其后人在丹水一带的活动当是极其可能的。至于有些传说,比如孟良寨门楼上那两个巨大的脚印石坑,是杨家烧火丫头杨排风的脚印,已属英雄崇拜的神话了。然而,你若真站在孟良寨上,踩着杨排风巨大的石脚印向四周张望,悬崖陡壁,羊肠坂道,雄关锁谷,你真的会觉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了!就在这孟良寨不远的山坡上,正是古羊肠坂,“古羊肠坂”四个石刻大字赫然在目。使人心灵顿生强烈的震撼。金人元好问《羊肠坂》诗云:

  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赢马不胜鞍。

  老来行路先愁远,会里辞家更觉难。

  衣上风沙又憔悴,梦中灯火忆团欒。

  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八百盘。

  作为曾与宋朝对抗的金朝诗人,在八百盘羊肠坂道仍然心悸神撼,马不胜鞍,而生思乡之叹啊!(待续)

  丹河之晨静悄悄  李飞翔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