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鹏飞
近段时间,连绵的秋雨让人的心情格外压抑。9月16日9时,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的病房里,患者李有德老先生却是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因为今天是他康复出院的好日子。
临出院时,李有德特意嘱咐儿子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交给了该院院长李全民,衷心感谢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对他的精心救治,而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瞬间也跃然纸上……
年事已高的李有德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冠心病让他饱受多年胸疼和胸闷的折磨。为了治好自己的病,李有德曾在儿子李乐的陪伴下去了多家医院就诊治疗,花费了不少钱,也搭进了不少精力和时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效果都不太好。
8月18日,李有德在亲戚的介绍下,慕名找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董晓龙就诊。随后,董晓龙对他的病情进行了细心的询问,并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过检查,董晓龙发现李有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常严重,有两处病灶血管几乎完全堵塞,稍有不慎就会突发心梗而死亡。之后,董晓龙又给患者进行了耐心的分析和讲解,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不再盲目害怕自己的疾病。
李有德感慨地说:“就凭这一点,我感觉来对了地方,这是我以前去过的医院都做不到的!”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心胸外科的护士们也不怕麻烦,有条不紊地帮助他作各种检查,甚至推着患者去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她们热情和蔼的态度,细心周到的服务,对待患者就像对家里人一样,让李有德全家都非常感动。
8月25日20时,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李有德突发心绞痛,病情十分危急。正在值班的董晓龙和护士王玉甜迅速来到病房,用丰富的抢救经验对患者进行了正确有效的急救处理,有效地缓解了症状。但患者时好时坏的病情,也让董晓龙平添了几分担心。
事不宜迟,在精心制订了手术方案后,董晓龙于8月26日上午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两处冠脉血管心脏搭桥手术。术后,经过合理的规范治疗,李有德胸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也让他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中,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非常严重,原本柔软的冠脉血管有些部位竟然硬的像棍子一样,简直让人触目惊心!”而长达六个小时的手术,也让董晓龙耗损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看到父亲的手术如此顺利,李有德的儿子李乐非要请董晓龙去吃饭,却被董晓龙婉言拒绝了。
李有德不禁暗暗地赞叹:“请吃饭都不去,这里医生的医德就是高。”
8月29日11时,李有德又突发房颤,心率由每分钟90次突然上升到每分钟170次。董晓龙在护士王玉甜的密切配合下,冷静地进行着每一个抢救步骤。而在4个多小时的房颤急救中,董晓龙和王玉甜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让患者家属感动不已。随后,当班护士李文慧5分钟去一趟病房,连续6个小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各项生命指标,并及时将所有情况告知医生。第二天一大早,护士长王秀华、护士侯继梅、张静、申军丽都来到李有德的病房,详细地询问病情,并为患者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之后又向家属耐心地传授了护理经验。
为了表示谢意,李乐曾拿出200元,悄悄地放在了王玉甜工作服的口袋里。但王玉甜发现后,把钱及时缴到了患者的住院账户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白衣天使的纯洁与高尚。对此,王秀华告诉记者:“患者送来的红包,我们都是一律谢绝,即使万般推辞不了的,也只是暂时收下,过后再缴到患者的住院账户上。”
康复出院的李有德感慨地说:“住院这么多天,我身体恢复得非常好,啥症状都没了。为了表达谢意,让儿子请他们吃饭,不去!给他们红包,不要!我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只好让儿子写了封感谢信送给他们。
付出终会有回报,心胸外科的医生、护士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护士长王秀华、护士王玉甜、侯继梅、张静、申军丽、李文慧等多次被患者点名表扬,她们和蔼可亲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患者的心里。在心胸外科,记者了解到:很多出院患者不远千里送来锦旗,只为表达感谢;病人家属逢年过节寄来信函,句句饱含深情;宣传橱窗贴满的感谢信,则深情演绎了医患之间的感人故事。
“医生医术精湛高超,护士服务无微不至,在这里住院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温暖。”听到李有德老先生发自肺腑的话语,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的医护人员欣慰地笑了。
董晓龙 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河南省血管外科委员;从事心胸外科专业10余年,2008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治疗及大血管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对各种心脏瓣膜病及冠心病的诊治有一定造诣;曾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
专家电话:
1370391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