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我市十分重视政府在促进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和指导作用,确立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思路,把农机化放到经济社会全局考量、把握。2005年提出了 “两个率先”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到201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先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200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整体推进工程,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意见。从2005年至今,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把农机补贴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拿出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打造农机化示范市”的奋斗目标,再次掀起了全市农机化建设的新高潮。在金融扶持政策方面,我市实施了购买农机信贷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农机库棚建设、机耕道路建设列入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了农机作业用油保障机制、跨区作业服务保障机制等。在农机管理体制方面,稳定了市县两级农机管理机构,确保了安全监理、科研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经费。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基础。在积极争取部省农机补贴上,从2005年至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争取下,部省对我市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连年翻番,补贴资金相对额度居全省首位。在地方财政配套补贴上,市委、市政府自2005年以来共拿出2047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民购机进行追加补贴,全市通过购置补贴资金购买拖拉机、小麦玉米收割机9332台,其他农业机械10327台。在用好农机补贴资金上,着力加大玉米机械化收获薄弱环节的农机补贴力度,着力加大对节约型、环保型、适用型、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通过惠农政策的落实,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改善了我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现代物资装备基础,推动了我市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
——加快新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我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重点,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积极构建新型农机科技试验、示范体系,建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平台,集中力量推广水稻、花生、“四大怀药”等经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努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养殖业和林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切实做好保护性耕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技术推广。目前,我市已建成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村96个、设施农业示范区5个、山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3个、先进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示范园1个、“四大怀药”生产机械化示范区6个、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区9个,建成12块保护性耕作万亩示范方。
——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壮大农机服务产业。以合作组织建设为重点,培育产业主体。目前,全市有省级明星农机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性合作社59个、市级示范性农机合作社49个。以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拓宽服务范围,将服务延伸到农机修供、农村运输、市政工程、水利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以提高赢利能力为重点,拉长作业链条,由过去单一的小麦跨区作业,发展到三秋、冬耕、春耕、玉米机收、水稻机收等多种形式的跨区作业,跨区范围覆盖15个省,武陟凤翔农机合作社、沁阳科有农机合作社、恒运农机合作社跨区到东北承包土地1.7万亩,沁阳安乐农机合作社迈出国门到蒙古国跨区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机化新机械、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的明显提升。
——科学组织农机生产,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在三夏、三秋农机会战中,我市精心组织部署,创新服务手段,优化保障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出勤率、利用率、作业效率,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在提高组织化程度上,合理调配农机生产,引进外地机车,优化资源配置,推行订单作业,三夏、三秋农机订单作业率在80%以上。在加快作业进度上,三夏期间推广实施了“三机联动”作业模式,三秋期间推广实施了“一条龙”作业法,在稻区推行“三机对接”作业模式。在健全服务平台上,我市筛选了116个农机维修网点,建立了覆盖各个乡镇的农机修供服务网络;市县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还组建了服务队,开通了农机服务“110”热线电话,手机短信服务,短信的覆盖率在90%以上。有效的组织、完善的服务,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全市夏收夏种只需5~7天时间,三秋有效作业时间减少到15天。
——加强农机行业监管,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在农机修供市场管理方面,我市建立了严格的农机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制度、农机驾校资格评审制度,行业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在农机化教育培训方面,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以农机化学校和驾驶培训学校为基地,采取“联合办校”、结合“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培训渠道,认真开展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打造平安农机,我市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5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农机事故率控制在1.5%。以下,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全市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80个,修武县和沁阳市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我市农机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马爱国说,我们将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按照“巩固好基础,发展新优势,实现新转变,再上新台阶,继续领跑全省农机”的发展思路,不断巩固和深化“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主攻薄弱环节,优化结构布局,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技术推广,强化公共服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