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出勤亲情寄语、思想亲情疏导、电话亲情慰问、急事亲情救助……奔波在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月山段区的机车乘务员们,行车千里始终有一列亲情“和谐号”与其相伴。
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月山段区扼守晋煤外运的南通道,其运用车间承担着北至长治北、西至洛阳、东到新乡450公里线路上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是全国亿吨煤运通道的重要动力牵引单位,列车运行密度在全国排名第三。同时,太焦线月山至长治北153公里的铁路线是继青藏线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陡坡区段,坡度大、弯道急、桥涵多,对行车安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月山段区运用车间现有职工近900人,其中机车乘务员700多人,青年乘务员占运输一线职工的40%以上。随着长交路轮乘制的推广,乘务员出乘一趟需要3~5天时间,劳动强度大,家中有事不能及时处理,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引起思想波动,给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成为保障安全行车的重要环节。月山运用车间党总支从亲情关怀入手,实施了“出勤亲情寄语、思想亲情疏导、电话亲情慰问、急事亲情救助、生日亲情祝福”的人性化措施,为奔波在运输一线的机车乘务员打造出了一列亲情“和谐号专列”。
“爸爸,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好好跑车,我和妈妈等着你平安回家……”这是该车间一位机车乘务员在办理出勤手续时从调度室电脑屏幕上看到的视频短片。
为在安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该车间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向家庭延伸。党总支专门成立拍摄小组,深入乘务员家中,录制家属对乘务员的亲情嘱托和安全期望,制作成“家属亲情寄语”视频,乘务员在出勤时只要一输入自己的工号,就能通过电脑屏幕看到家人亲切的面孔,听到亲人深情的叮嘱,从而增强保证安全的责任感。
车间党总支定期分析乘务员的思想动态,对排查出思想情绪不稳定的人员,安排党员干部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对子,平时经常走访谈心,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当他们值乘时,与其保持电话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和思想抚慰,帮助他们排除行车中的各种问题。
该车间建立了超强劳动电话慰问制度,要求值班干部及时了解运行图,查看是否有因天气、施工等因素造成的延时运行机班,给这种机车上的乘务员打个问候电话、道一声感谢、问一声冷暖,让乘务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今年6月30日晚上,豫北地区普降暴雨,仅晋城北就有6台机车被困。乘务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收到了单位的亲情电话。
今年年初,该车间建立了飞信问候机制。对天气状况、慢行施工地段及时利用飞信提示,不仅提示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对身体条件差的乘务员提示健康注意事项。仅7月份以来,该车间针对大型施工、防洪防汛、雨天高坡行车防机车空转等情况,就发送提示飞信300多人次。
让人文关怀为安全行车提供保障,运用车间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该车间组建了绿色通道服务小组,开通了24小时“亲情服务电话”,随时为出勤乘务员解除后顾之忧。
一位机车乘务员出勤期间,家中没了面粉,老母亲身体不好,又不便给儿子打电话,就拨打了“亲情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服务小组派人购买后很快将面粉送到老人家中。类似代为购买米面、搬运煤气罐、水电维修等事情,让机车乘务员不再为家事分心,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行车之中。
7月下旬的一天,正在洛阳北值乘的机车乘务员崔海滨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发高烧。老崔拨打了“亲情服务电话”,亲情帮困服务队很快来到家中,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实现了亲情关爱与亲情疏导的有机结合,使得问题反馈、解决体系畅通快捷,全车间形成了人人奉献价值、个个展示风采的良好局面。不久前,该车间获得了2010年郑州铁路局“先进车间”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