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目前,吸引了中国化工集团、中电投、晋煤集团、山西兰花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20余家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此投资兴业,优质元素不断在这里汇集。如今,沁北产业集聚区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中位列第七,已成为该市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平台。
“沁阳很好,我和太太以及两个孩子已经融入到这里,算是真正的‘沁阳人’。”离开家乡台湾,放弃原有企业的股份和优厚待遇,携家带口来到沁阳,LED业界知名工程技术领军人物李伟文,要借助沁阳这个平台建立LED产业园,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和李伟文一样,来沁阳实现人生价值的高端人才还有2名工程院院士、28名国内行业领军人才等。他们直接催生131项国家专利,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亿元。
人才引入的柔性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蓄积底气和动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沁阳市相继开展了“百名硕士进沁阳”、“百企进高校”、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特别是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对急需的高层次、紧缺性人才打破地域、户籍等制约,量身推出咨询、讲课、兼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对县域经济的“短、平、快”贡献。
与此同时,沁阳对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干部选拔,不再是传统的组织任命,而是以“五重五不简单”和“公平、公正、择优”为要求,公开选拔,敢于打破年龄限制,大胆重用,破格留用。
用人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了人干事创业的潜能。相应的,经济一线、艰苦环境、复杂岗位就成了干部的“创业场”,在招商引资、旧城改造等工作一线,领导干部谋划运作的能力、统筹创新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持续提高。统计显示,在沁阳,人力资本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
“原来银行门难进、事难办,我们公司3年下来贷款总额不过2000万元。但这两年大变样,银行主动上门服务,我们运用的银行资金已近1.5亿元。”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彪对于“资本活市”战略感受很深。
正是有了资金保障,其新上的年产14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年产45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的一期项目本月19日正式点火投产。“6个月建设周期、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成了业界佳话。该公司年产值将由去年的3亿元跃升至20亿元。
今年上半年,央行8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更趋紧,全国很多企业闹“钱荒”,沁阳的钱又从哪里来?
该市从构建诚信体系入手,精心构筑了防范金融风险“防火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资本和资金向沁阳集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鲜、充足的动力。
目前,已有浦发、交通、中信、广发等14家市外银行在沁阳开展业务,上半年共为企业融资12亿元,保障了192家限上企业的运转和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建设共到位省外资金16.6亿元,同比增长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