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国利、许伟涛) 焦作工业转型,靠啥作支撑?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作出了响亮回答:着力打造氯产品、硅基材料、光伏材料三条新材料产业链,进而形成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产业共生系统,形成“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流动,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作为焦作工业转型独具特色的个案,焦煤新材料产业园的特色是啥?其特色就是在产业园区内,三条产业链项目与项目之间,按产品链及产业网络关系有机组合,形成了循环产业链网,实现物料互供、资源共享。
作为我市规划建设的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焦煤新材料产业园以氯碱、多晶硅装置为核心,共规划了12个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98亿元。目前,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已开始试生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正在建设。随着30万吨高纯氯硅烷、20万吨有机硅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园区产业网络的形成完善,必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有着百余年开采史的焦煤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后,经过多年市场拼杀,焦煤集团非煤产业占据企业的半壁江山。2008年,焦煤集团在非煤产业原有“煤—电—冶”、“煤—电—建”、“煤—电—化”等三条产业链的基础上,选择具备做大做强基础的“煤—电—化”产业链,经过认真调研,选择与氯碱化工产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多晶硅,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在市西部工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年产多晶硅项目,并对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进行搬迁建设。
园区内各条产业链生产系统通过物料的循环利用并互为依托,从而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其中,氯化氢、氢气、四氯化硅、一甲基氯硅烷、淡盐水等五种副产物由“废”变成“资源”,基本做到无“三废”排放。
截至目前,焦煤新材料园区已建成投产年产1000吨多晶硅、4000吨气相白炭黑生产线。其中,气相白炭黑产品达到纳米级,是河南省唯一高品质纳米级产品。多晶硅一期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二期生产线引进了美国CDI公司的尾气处理和美国Suntek公司氯氢化技术,成为国内少有的掌握此项技术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多晶硅和气相白炭黑项目联动,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也带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