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杜 笠
9月23日,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在一幢不起眼的楼房内,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解放区环保局上白作街道环保所的门牌。
“你别看俺这环保所位置不显眼、人员也不多,可在生态文明村创建、环境污染事故防治等方面,起着大作用呢。”刚一见面,快人快语的环保所所长尹昊如是而言。这话可不是“吹”,在这个位于市中心城区北部、辖10个行政村(包括两个山区村)的上白作街道,却有着老牛河、小庄、狮涧3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另外上白作村也于今年上报了创建材料,等候验收。
环保所在基层,就是为了更加方便服务群众。所以,对于该所的3名环保工作人员来说,“服务”是摆在每个人心中最关键的字眼。2010年5月,上白作街道环保所成立伊始,环保所就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不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服务者的全新姿态出现,向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知识服务等高层次服务。
为变原先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环保所做到一村一个联络员,简化程序,限时办理,提高办事效率。“群众有事及时反映,在村里就能解决,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尹昊说。
6月27日,上白作街道春林村村口北边,有一处废弃的煤场在作业时,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污染,令周围的居民苦不堪言。于是,不断有居民打电话到《行风效能热线》和12369环保热线。解放区环保局和上白作街道环保所接到投诉后,及时联动,对违法企业下令限期整改、搬迁,目前已清理一半,预计年底清完。
近年来,解放区环保局十分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今年,该局抓住国家为我省拨款2.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帮助上白作街道小庄村成功申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20万元。同时,作为最直接接触群众的环保部门,上白作街道环保所及时把相关环保政策知识在居民中普及,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按照有编制、有人员、有场所、有活动、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已在全市10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环保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