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称少年为国家的未来。当前的经济建设中,青年因朝气蓬勃、年富力强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主力军。“青年较少年更多了几分成熟,也多了几分社会责任。为让他们更好地开创未来,向着自己的梦想飞,帮青年安家,让青年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我们对未来寄予的希望。”9月16日,孟州市团委书记赵文娟寥寥数语,指出了团组织在新经济形势中与青年健康成才方面的辩证关系。
动感的节拍,青春的舞步,欢快的歌曲中洋溢着青春的笑脸……2011年5月4日晚上,在孟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市委和中原内配公司等骨干企业的牵线搭桥下,220余名在孟州工作的外来大学生们欢聚在“庆五四火红青春青年联谊会”上交流思想,寻觅知音,尽情享受着大家庭般的温暖和开心。很多单身人士在自己心仪的异性资料卡前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在卡片的留言区,借机向对方表白,亲友团也积极参加,评头论足,氛围温馨而浪漫。在相亲大会活动期间,除了不少单身青年携朋带友早早赶到活动现场外,同时赶来的还有不少为儿子女儿挑选儿媳、女婿的爸妈团也成了现场一道别样的风景。
“青年员工中既有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也有普通技术工人和一般的打工者,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显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赵文娟说,在调查中,非公企业青工主要聚集在工业、制造业行业,计件工资、倒班等原因造成企业青年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有限,业余活动贫乏,社交范围狭窄。
近年来,随着孟州市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孟州投资的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据介绍,孟州市工业集聚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家,35岁以下青年5000余人。在孟州市众多企业中,其中非公有制企业青年员工的构成比较复杂、流动性强;依托团组织开展的学习、提高技能和文体娱乐等团体活动比例很低。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青年员工表现出更强的择业自主性和流动性,团干部的变动相对更加频繁。很多企业中大量团员青年对团的认识淡薄,长期脱离团的组织,缺乏团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团建工作缺乏基础,建立团组织的难度很大,团组织建立以后作用发挥困难。
“青年人热情豪迈,诚实守信,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赵文娟表示,这些在事业上能一展身手的年轻人,业余生活却相对单调,工作圈子、生活圈子仅限于企业的小环境,有的甚至个人的终身大事也受到影响。对此,孟州团市委便萌生了开展青年联谊活动的想法,搭建多种平台,为年轻人搭建一个沟通交友的平台,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为给孟州市广大青年搭建起一个更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拓展青年交友择偶渠道,帮助他们寻觅意中人,解除他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孟州团市委打造未婚青年的交友平台,开展联谊会。2010年,孟州团市委共开展各类联谊会3次,参与人数近600人;2011年,孟州团市委开展了“爱在孟州首届大型交友会”,上千人参与其中,成功牵手10余对。同时,孟州团市委还拓宽企业青年交流渠道,开展各类竞赛。至今共组织文体活动5次、经验交流会2次。
“我来自湖北武穴,来到孟州的两年中,感觉这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胜似家乡,我决心不走了,孟州就是我的家!”26岁的张涛面对新结识的众多朋友,兴奋地大声宣布。
参加活动的青年朋友纷纷表示,孟州团市委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更多青年男女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拓展交友范围,让他们有了飞向梦想的翅膀,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