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你如果行善,别人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无论如何,你还是要行善;你今天所行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无论如何,你还是要行善;当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可能反而会攻击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帮助人……”特蕾莎修女的这段话是晨晨妈的座右铭,是她用来勉励自己一如既往向前的动力。
她曾多次以“低调”为由拒绝本报的专访,9月21日记者终于得以和其面对面。在商量现场摄影的时候,她首先提出不要打扰受资助孩子的正常生活,拒绝摆拍。
商人病倒,“再多的财富有何用”
她有很多身份,商人、资深网民、曾被医生判了重刑的病人、有着两个年幼孩子的36岁的母亲、普通的爱心人士,她最乐意接受最后一个头衔。她说就用“晨晨妈”这个网名就好,晨晨是她第一个孩子的小名,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
2008年5月是晨晨妈人生的转折点,刚给儿子添了个小妹妹,自己却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她此前做保险、鞋类等生意,一直“忙于挣钱”的商人一下子病倒了。晨晨妈在药物的作用下没有了一头美丽的秀发,身材也越来越胖。她被医生诊断终生要服用激素,并禁用香精、化妆品等物。
这对天性爱美的晨晨妈无异于晴天霹雳,“没了健康,再多的财富有何用?”她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店面,放弃了稳定顾客群,开始专心治病。四处求医问药约两年,病情却并无实质性好转。虽然从患病到治疗,这个昔日的商界女强人未流一滴眼泪,可也有了担忧和焦虑。
“动机很简单,万一不在了,希望有人同样善待我的孩子”
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晨晨妈感叹世事无常,“万一哪天自己不在了,孩子们怎么办?”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人生追求,想献爱心,行善事。“当时想的很简单,也许这种温暖和善意会被他人传递转移到两个孩子身上,就算没有了妈妈,两个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混迹于本地一家论坛亲子板块的晨晨妈,偶然看到了其他网友贴出的福利院宝宝们的一些照片。和儿子约同岁的孤残儿童福天洲的聪慧眼神,一下子抓住了晨晨妈的心。她想帮这个孩子,向福利院咨询了定向资助事宜,并在论坛发布相关信息。没想到一个小时内网友跟帖数十个,不仅支持晨晨妈的想法,众多网友更想参与其中。
2010年7月,一个性质松散的公益组织“晨妈爱心帮帮团”由此成立。每人每月出资10元,对天洲一年4800元的定向资助款很快便一次性筹集完毕。捐钱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晨晨妈呼吁大家要去做义工,比如带天洲出去玩耍,和正常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户外活动。
在献爱心的同时,晨晨妈有了意外的收获,心理走出了阴郁,她的病情逐渐好转,一步步离开了激素的依赖,走上了重拾往日风采和自信的道路。
让爱心传递、延续
晨妈爱心帮帮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专门的QQ群内已有约200人,除了焦作市区的网友,近有孟州市、武陟县等网友加入,远有上海、石家庄、台湾和美国等地网友加入。不仅定向资助的天洲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爱,其他“福娃”们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
远在美国的网友“美国小牛”原来是晨晨妈的长期生意合作伙伴,得知帮帮团的一系列活动,并因此看到了另外一名小福娃的照片和资料后,喜欢得不得了,于是通过帮帮团的联系,最终将这名小福娃接到美国抚养。
晨晨妈觉得,在献爱心的过程中,相关单位、组织或个人,都对她开启一路绿灯,很顺利。唯一有的阻力是广告商们的叨扰,遇到此种想借帮帮团的平台做广告的情况,晨晨妈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献爱心就是纯粹献爱心,不想牵扯太多。”
而外人的怀疑和不理解则成了晨晨妈唯一的烦恼,她通常对此不愿解释太多,她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她让5岁半的儿子认天洲做弟弟,3岁半的女儿认天洲做哥哥。当看到行走不便的天洲急于扑向她的怀抱,当听到天洲嫩嫩地喊一声“妈妈”,当三个孩子互相玩耍、彼此挂念,她觉得一切都值了。她总是向别人介绍,“我有三个孩子”。
(线索提供:李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