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视野·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战争与房价
英学童百年前预言当代生活
液化让遗体悄然离去
国外个税制度
无车日重在反思
101家中央机关中
巴西圣保罗禁在银行用手机
美国养孩子费用上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争与房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大多数朋友的心目中,战争会使房价下跌。这个想法其实并不靠谱,有些时候,战争恰恰能让房价上涨。比如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吧,在历史上,这个城市的房价至少出现过两次暴涨,都是战争造成的。

  第一次房价暴涨发生在800多年前,那时候北宋刚刚灭亡,女真人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逼着北方人向南逃难,一批一批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富商大贾、市井小贩、儒生秀才、青楼女伎成群结队拥向江南。刚开始,宋高宗定都在南京,逃难者也跟着到南京去,一时间南京房租大涨。结果金兵进逼石头城,南宋小朝廷赶紧迁都到杭州,于是大伙也纷纷往杭州扎堆儿。当时所有人的心思都一样,就是皇帝待的地方肯定是最安全的,跟着他走没错。那么多逃难者,再加上拱卫皇室的驻军,粗略估计不下100万人,加上杭州原有的居民,人口总数大约在150万,而杭州城区加上近郊也只有50平方公里,所以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万人,这个密度超过今天的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跟上海中心城区基本持平。当时楼房不多,没有什么高层和小高层,人口之拥挤,房屋之紧缺,是可以想象的。人多房少,供求失衡,房价自然要涨,再加上军费紧张,朝廷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原先百八十贯就能买下的院落,后来花几十万贯还买不到,在杭州有空房出售的土著统统发了横财,而北方难民中的广大低收入者只能露宿街头,望房兴叹。

  第二次房价暴涨发生在60多年前,那时候日本刚刚投降,杭州刚刚结束沦陷的日子,在日军占领期间被迫逃到乡下的居民开始返城,很快恢复到了抗战前的人口数量;而经过8年的战争,城里的房子至少三成被炸毁,部分返城的居民找不着自己的家了,只能先租房住着,或者另买新的。还有一些房子完好无损,但是就因为曾经被日军和伪政府官员占据,抗战胜利后被定性为“敌产”和“伪产”,封条一贴,就成了公房,有的成了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有的直接分给国民党的大小干部,成了官老爷的私宅。一来人多房少,二来分配不均,三来这时候法币开始贬值,通货膨胀也露出苗头,三方面因素同时起作用,房价上涨、房租上扬、普通百姓住不起房,就成了必然结果。

  1946年10月,在杭州中心城区买一幢两层4间的小楼,需要黄金9公斤(由于法币开始贬值,大宗交易多用黄金计价),按黄金现价,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到了1946年12月,买同样的一幢小楼,已经需要黄金16公斤了。短短两月,房价上涨将近一倍。花几百万买幢小楼,搁现在的杭州实在不算贵,问题是当时老百姓的收入实在太低,在1946年年底,杭州市公办小学的高级教师月薪只有法币12万元,而同期黄金牌价是每克24万元,一个月工资只相当于0.5克黄金,需要积攒2000多年的工资,才能买上一幢小楼。

  民国离今天较远,宋朝离今天更远,说个最近的例子:伊拉克。几年前,美伊战争让伊拉克房价大跌,却让伊拉克邻国约旦和叙利亚的房价大涨 有些伊拉克人为躲避炸弹和绑架,逃到邻国约旦首都安曼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他们对房屋的大量需求导致这两个地方的房价暴涨了一倍还要多。

  李开周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