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城市的繁荣,在窑洞里与泥土相依为伴,在沁阳市盆窑村有一群特殊的人——盆窑工。
见到王在军时,他正在认真地做着鱼盆胚胎,今年35岁的他深受父亲王正成的影响,作为目前盆窑村唯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有义务将这民俗手工业传承下去。”王正成讲到。王在军6岁便从父亲那里学艺,29个春秋过去,拉土、扳泥、糜泥、贴花……一道道工序毫无厌倦地学习着、尝试着,追随着自己的梦想。25岁的王伟是王正成的侄子,初次遇到他时正在认真地扳泥,“泥料好坏在黑陶制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他对黑陶制品的理解。
29岁的王金波是盆窑村年轻的工艺师之一,跟随哥哥学习的他一脸认真的模样。他早期在外打工,受家庭影响回到老家烧制陶盆,如今最大的梦想便是手艺超越哥哥。
长期以来,盆窑村的黑陶艺术创作,已经赢得了“黑陶之乡”的美誉,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山东日照、陕西秦塬、河北馆陶并称中国四大黑陶生产中心。作为年轻的新一代,他们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件工艺精美的黑陶器物,同时,也创造出自己人生的舞台,实现曾经憧憬的梦想!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