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毅 原文钊 本报见习记者 李 辉
她家在农村,虽然长期在外求学,但对于农村的感情始终割舍不下;她紧跟国家政策,坚信国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在农村干事创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她追求自己青春的梦想,相信“农村是青年人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同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叫李玉玲,2008年5月份被选聘为孟州市第二批大学生村干部,现任西虢镇东窑村村委主任助理。
发展特色养殖
带动村民致富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考虑到自己初来乍到,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专业养殖的经验和致富的经历,村民不可能会轻易赞同我的提议。再说,他们的钱都是辛苦挣的血汗钱,万一赔了怎么办?思前想后我决定自主创业,因为只有自己带头致富了对群众才更有说服力。”李玉玲回忆刚来东窑村的情况时说。
经过调查走访,搜集养殖材料信息,以及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在征得他们支持后,李玉玲认为肉鸽养殖是当前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项目。再加上东窑村有一家规模较大,存栏种鸽5000余只,平均月净收入3万余元的肉鸽养殖合作社,有了合作社的优势,就更加坚定了她养殖肉鸽的想法。
在村长的帮助下李玉玲筹资4万余元,建了一个小型养鸽厂,进了400多对鸽子。一段时间之后,在她精心的照料下,第一次养殖鸽子就得到了明显的收益。这一下周围的乡亲们都纷纷上门求教如何养殖鸽子,在她的带领下,东窑村又出现了十余家肉鸽养殖户专业户。
然而,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乳鸽的价格一度非常低糜,跟着李玉玲一起养殖鸽子养殖户开始担心自己的投入即将打水漂,于是有些养殖户的思想就开始动摇,甚至开始指责她。在这种情况下,李玉玲每天上网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并把这些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每个养殖户。在领导关心和大家的信任下,他们熬过了那段时间,乳鸽价格又回升到之前的价格。“多亏了玉玲帮助俺们,跟着她养鸽子之后,俺家的生活水平明显好多了,现在俺准备扒掉以前的老房子,准备盖一座新房。”村民赵大叔笑着说。
经过三年筚路蓝缕的创业,李玉玲的养殖场现存栏种鸽达到1500多只,按年乳鸽平均价格12元一只,鸽蛋2.5元一枚计算,年纯利润达5万余元。在她的带领下,东窑村现共有肉鸽养殖户23户,存栏种鸽2.5万只,年纯利润100万余元。
带头捐资出力
建村文化活动中心
由于没有合适的场地和资金的缺乏,东窑村多年来连一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以前的村部在一个破旧不堪的窑洞里,现在的村部是村里租来的民房。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是多年来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心愿。
“特别是今年3月份的三票评议,搜集到的群众意见,最多的还是‘修建大队部,搬出住家户’。”李玉玲介绍说,“为了完成大家的心愿,我们召开了十余次村两委扩大会议、党员会议,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我和妇联磨破了嘴皮做通了三户居民的搬迁工作,腾出了场地。”
在发动群众集资时,李玉玲带头捐出1000元。有了她的模范带头作用,全村180户人家户户捐款,少的5元,多至上千元不等。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时,为了节省开支,李玉玲提议每一笔有争议的资金,都要通过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每一次都应该作好会议记录,并于第二天及时公布出来。这样保证了群众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血汗钱每一分都用到了实处。目前,凝聚全村干部群众心血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建成,对于小小的东窑村来说,也算是个历史性的改变。“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我们敢想敢干敢付出,就一定能干出样子来。”看着这个综合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李玉玲由衷地说。
“我做的这些事情不惊天也不动地,甚至有些只是帮村民跑跑腿的小事,但群众喜欢,我心里头就觉得很踏实。”面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李玉玲说,“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工作我感觉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