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村官·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实干唱响青春之歌
我市开展纪念《公开信》发表31周年宣传活动
图片新闻
预计从今年开始
每年有6万名“村官”出岗
图片新闻
武陟县:宣传活动丰富多样
让创业信息“飞”到“村官”手上
五项活动纪念《公开信》发表31周年
解放区:开展咨询活动
孟州市:四项活动纪念
《公开信》发表31周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近日发布了《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预计从今年开始
每年有6万名“村官”出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自2008年3月,中央决定在全国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至今已经3年多时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总数已经达到22万人,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北京、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已经基本实现一村一名或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上述形势意味着,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全面建设中的第一阶段,即快速启动发展阶段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在转入第二阶段,即稳步纵深发展阶段。

  又到一年大学生“村官”上岗和“出岗”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难点、焦点问题谈谈看法。

  主持人:据了解,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近日发布了《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您是该书的编写者之一,请您结合报告给我们介绍一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情况。

  胡跃高:2010年全国新发展大学生“村官”5.7万人,年发展速度已经连续三年稳定在5~7万人。在流转方面,迄今为止全国有3.5万人完成出岗,预计2011年开始,每年将面临6万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出岗任务。

  我国大学生“村官”事业自2008年中央直接领导建设,经过大规模、高速度发展之后,已经建立较规范的选聘制度,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崭露头角,不断开创实践新局面。目前正在探索构建期满流动机制,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稳步推进创业富民工作。从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在规模上的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正在进入讲求质量效益的纵深发展阶段。

  主持人:请您剖析一下,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思想动机。

  胡跃高:2011年初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竞聘到农村工作的主要动机依次是: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下基础;想为农民做点事情;体现个人价值;想为家乡作贡献;走进农村,了解国情;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工资待遇不错;工作压力小。另外,连续4年的重点调查表明,平均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当初选择做“村官”表示满意,有点后悔的占到8%左右,明确表示很后悔的仅有1%左右。2010年浙江大学组织的一次对全省近100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果显示:77.6%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在基层的收获很多,70.2%的人认为“村官经历”对他的成长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认可自己的选择,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基础是积极健康的,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主旋律是了解农村、服务农民、实现价值,以及接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主持人:中组部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要下到村里任职、工作,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不少大学生“村官”被当地乡镇政府截留了,成为“乡官”、“镇官”。请问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

  胡跃高:2008~2010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工作,每周5天左右的占48.42%,近35%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2010年12月,在回答“有多少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问题的网络调查中,有1552人参与回答。调查结果显示,9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被借调过,甚至有27%的“村官”一直在乡镇工作。

  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里,把“村官”工作当做一种临时就业,是难以得到成长和进步的,不走出办公室,不走进村民中去,得不到村民的信任,是难以发挥作用、得到锻炼的,不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在农村的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地,是难以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主持人:那么针对上述情况,您对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哪些建议?

  胡跃高: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时期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以及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各地进入常态稳定发展之后,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激发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现状和实际有序流动,是管理部门要时刻面对的问题。

  (据《农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