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市粮食生产极不平凡的一年。去冬今春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雨,是50年来我市遇到的同期最严重的干旱。今秋又遇连阴雨,低温寡照,对秋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大灾之年,怀川大地夏粮不仅没有减产,而且再获丰收。
今年小麦总产107万吨,连续8年实现丰产丰收;亩产509.6公斤,连续8年居河南省第一位, 创5项全国新纪录。
今年秋粮生产预计玉米亩产可达577公斤,较去年提高1.5公斤,秋粮总产可实现“八连增”。秋粮高产创建,26个万亩示范片预计平均亩产800公斤,30个超高产攻关田中最低单产850公斤,最高单产1100公斤。
总结我市粮食生产“八连增”的经验, 真经有6条。
真经一:领导高度重视是粮食连年增产的保证。
我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坚持把粮食高产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建设全国高效农业示范市的一项首要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粮食单产水平跨越的一项引领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焦作市2500斤粮食单产能力建设规划》、《焦作市2010~2011年度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成立了由主抓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全面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各级领导在生产的关键时刻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为我市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保证。
真经二: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市把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作为促进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坚持各项支农资金早安排、早落实、早拨付,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去年全市共落实种粮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3亿元,先后争取上级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资金1.9亿多元。今年上半年,我市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87亿元,筹措农机补贴资金0.25亿元,同时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0.56亿元,市政府还在每年财政预算中,专门安排“粮食高产创建专项资金”100万元。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真经三:搞好技术服务,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在粮食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我市组织518名农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市1783个有耕地的行政村开展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重点推广示范高产优质新品种、宣传普及集成技术、组织开展科学应变管理,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我市还采取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专题技术讲座的形式,集中培训农民,并印发技术明白卡,方便农民随时学习参考。周到的服务,为今年粮食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真经四:强力实施高产创建,为粮食增产树立了样板。
为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我市从2005年起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粮食“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活动。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整建制建设,使高产创建规模显著提高。温县作为整建制推进重点示范县,在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建设包括4个乡镇2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孟州市作为整建制推进重点示范市,在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建设包括5个乡镇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修武县郇封镇作为整乡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6.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各县市区另建设万亩示范片32个,建设超高产攻关田59个。全市共建设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77.64万亩,较上年增加37万亩;秋粮高产创建示范田达32.96万亩,其中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6个。今年粮食高产创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各类高产创建示范田在促进小麦增产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通过示范和辐射带动,为粮食增产树立了样板。
真经五:先进实用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夺取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选用优良品种上,我市以半冬性品种为主、以高产优质品种为主,因地制宜,分类选择,今年主导品种主要有豫麦49-198 、周麦16、周麦18、矮抗5、郑麦366等,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在测土配方施肥上,自2008年以来我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现全覆盖。去年麦播全市取样化验1.2万个,推广各种配方肥6.5万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在搞好秸秆还田上,2001年以来,全市每年玉米秸秆还田120万亩,小麦高留茬还田180万亩,折合有机肥300万吨,相当于每亩投入有机肥1500公斤,土壤肥力的提高,为小麦丰收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整地上,深耕细耙、足墒播种。在播期上,积极推广玉米晚收一点、小麦晚播一点,防止小麦播种过早旺长冻害和倒伏危害发生。在播量上,变过去的大播量播种为精量匀播,解决了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矛盾。在种植方式上,变过去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危害,方便下茬作物播种。在施肥上,用足底肥,用巧种肥,用好微肥,应变追肥。在防治病虫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确保小麦苗全、苗匀。同时,科学运筹肥水,搞好“一喷多防”,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都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真经六:夯实水利基础,服务粮食生产。
“今年大灾之年再夺丰收,不仅得益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夏粮高产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规模空前的抗旱应急工程,没有该工程的支撑保障作用,就没有今年粮食的‘八连冠’。”市水利局局长燕国明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已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80%,为50年一遇。持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麦田旱象持续加剧,全市农田受旱面积68万亩。
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一场规模空前、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抗大旱、保春管、夺丰收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攻坚战在怀川大地上打响。其中,2010年我市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有7个, 2011年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有9个,其项目之多、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
决战在3月,到当月底,2010年我市抗旱应急灌溉工程7个在建项目全部完成。2011年9个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完成了7个,共新打机井4821眼,维修机井1193眼,埋设地埋管道170.59万米,开挖疏浚沟渠24.76万米,衬砌渠道24.02万米,修建灌溉渠(管)道56万米;整修机耕道路和生产路8.56万米,维修建设桥、闸和隧洞等各类建筑物1381座。
在抗旱最紧要的关头,抗旱应急工程发挥了大作用,日最高投入机电井 2.19万眼、泵站36处、机动抗旱设备9000台套进行抗旱浇麦。温县动用机井12560眼次,浇地54.125万亩次,投入抗旱资金为589万元,全县31.5万亩小麦已普浇1~2遍,小麦长势良好。孟州市在抗旱活动中,投入抗旱人数2万余人,动用机电井5000眼、泵站14处,投入抗旱资金5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