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风好正是扬帆时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孟州市科技创新释放发展原动力
图片新闻
孟州市“三进三查”活动贴民心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南庄镇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好正是扬帆时
——山阳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纪实
  图为山阳区委书记牛炎平(后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前右二)参加投资9亿元的山阳太古广场项目签约仪式。
  李军鹏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丹尼斯、欧凯龙、大商集团、河南建业等众多名企纷至沓来,在此生根开花;上海宝龙集团投资25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亚洲低碳经济环保协会、香港辉煌集团投资20亿元的光电产业园、香港文椉威集团投资9亿元的太古广场等大个头项目成功签约,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投资20亿元、占地1000亩的焦作修正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中晶纳米碳酸钙、投资2亿元的恒艺喷气纺项目工地车水马龙,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深秋,乍暖渐凉。怀川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奋进的激情。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该区引进市外资金32.5亿元,同比增长46.2%,引进资金额及增长幅度均居四城区前列;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35.4亿元、2.67亿和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42.8%和17.4%,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的中心城区,缘何引发一连串的“井喷”效应?

  “这是我们切实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这一目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持续提升的动力之源,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之举,力促商贸业上档升级、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寥寥数语便点出该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责任与努力方向。

  商贸业:从传统到现代

  曾几何时,东方红商圈、山阳商城批发市场……这些成功的“商贸样本”是该区引以为豪的资本。但随着城市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商业项目无论从档次、规模,还是经营范围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无疑,时代给该区出了一道全新考题。

  “一个城区的发展潜力,不单体现在一个个经济指标上,更体现在其吸纳强度、整合资源、产生利益的能力上。”牛炎平说,“在后工业时代,谁拥有了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商贸繁荣,必须实现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发展的要求。为此,该区决策者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南移东扩加快的机遇,乘势而上,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环境四大优势,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的思路,以新兴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更高层次的核心商贸区、功能完备的中央商务区,努力构建未来都市的“心脏”。

  在以嘉隆国际广场为中心的新城区,商户云集、街市兴旺、高楼林立、行人如织,丹尼斯、欧凯龙、苏宁电器等知名品牌群英荟萃,光大、中信、广发等各大银行驻焦总部争相涌入……这里,就是该区倾力打造的焦南金融商贸中心。从小作坊到大品牌、从小门面到大物流、从小商品到大产业,一个引领时尚、品位高雅的消费之都在这里起航,一个产业密集、活力无限的金融中心在这里扬帆。焦南新商圈前世今生的嬗变,是该区近年来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以品牌优势带动商贸业上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老城区,依托投资25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打造的艺新商圈、依托投资4亿元的金桂苑商业广场和投资15亿元的中弘·名都构建的焦东商圈、依托投资12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和碧海云天大酒店等项目形成的东方红商圈已风华初现。同时,该区以远大·财富大厦、华融国际大厦等20余幢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引进电子信息、中介服务等企业群入驻。目前,总面积达8.1万平方米的商务面积入驻率达95%……良好的区位优势、成熟的商贸体系,使该区成为焦作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成为我市商贸业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板块引领、全面覆盖、传统提升、有序发展”的三产格局日臻完善。2010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99亿元,增辐达132.5%。

  工业:从资源型到多元化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对于年轻的山阳区来说,也经历了痛苦的抉择。

  改革开放之初,该区的小煤矿、小水泥厂等企业一度成为全区财政的支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曾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02年,面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转型,面对城区“五小”工业的元气大伤、举步维艰,怎么办?

  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直言不讳:“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山阳区的必然选择。”该区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果断关停了70余家“五小”企业。

  出路在哪里?如何克服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后天不足、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摆在了该区决策者的案头。为此,该区利用“腾龙换鸟”、“借船出海”等方式,积极盘活辖区资源通过战略重组、壮大民营经济等途径,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先后建设了汉河电缆等都市工业项目。同时,该区先后筹资835万元支持企业创新,指导企业建立研发平台。目前,该区80%以上的亿元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汉缆、河南超燃双双跻身2010年度焦作市工业项目建设先进企业行列。眼下,随着投资10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园雏形已具、投资20亿元的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项目已落户山阳及投资18亿元的光电产业园规划初步获批,该区都市工业渐渐锋芒毕露。

  近年来,该区抓住全省支持发展园区产业的契机,积极争取成立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并努力改变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通过实施倒逼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目前集聚区“三规一评”已通过省级评审,越发受到投资商的青睐;园区“四纵两横”道路框架纵横交错,标准化厂房和综合楼正在加快施工,投资3.2亿元的荣格科技工业园项目正加快建设……作为该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战场,今年1~6月份,集聚区共有企业2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

  数字略显枯燥,事实令人振奋。今日山阳,处处涌动着新的活力元素。工业经济加快转型、传统商贸业发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正支撑着山阳从容自信地走向新时代。

  环境: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环境就是生产力。山阳区为这一命题作出了自己的精彩诠释。

  “来山阳投资,我们就是冲着这里的人来的……”修正药业股份公司董事长修涞贵曾这样说。修涞贵忘不了,为了引进修正产业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七上北京,摆优势、叙前景,从地价、交通优势等方面为修正药业进行详细论证,正是由于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投资20亿元的焦作修正产业园项目才落子其间。目前,“每个人都是首席服务官,让每个投资者省心、让来的人留下来”等已成为该区领导干部的共识。同时,该区先后荣获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中原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等称号,使环境成为山阳区最大的优势和最响亮的名片。

  近年来,该区坚持把大力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载体,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该区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推出了“两不”工作原则(即入驻项目办理手续不与部门直接接触,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项目征地不与村民接触,由职能部门一条龙办理项目有关手续),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同时,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今年该区通过举行银企合作洽谈会,为企业融资48个项目近20亿元。

  另外,该区对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制度,要求干部必须做到“一诺千金”。一系列得力的举措,引得八方投资者纷纷抢滩登陆,以商招商的局面已经形成:南通远大集团几年间在该区连续建设了3个项目,投资额超过20亿元;继去年12月份,大商千盛生活广场登陆山阳后,大商新玛特在半年后又和东方红国际广场签约;投资6亿元的丹尼斯生活广场扩建项目也正在积极运作……今年1~8月份,该区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43.3亿元。

  民生:城乡共融促和谐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近年来,该区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作为四城区唯一一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群众养老也能领工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上学“不花钱”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了;低收入困难群众住得上新房,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爱心一日捐”、“圆梦工程”、“银企携手,爱心结对”等社会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程环环相扣…… 百姓的幸福指数更是在一步步提升。2010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040元和7211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9倍,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3.9%。

  “只有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牛炎平的话掷地有声。在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征迁过程中,该区组织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看问题、做工作,从享受廉租房待遇、培训就业等方面为征迁群众量身定做了20余项优惠政策,健全了县级领导包村、区直部门和街道包户、村组干部联系到人的三级责任体系及征迁群众联系回访制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6家企事业单位、801户居民和222家工商户的征迁安置任务。整个征迁安置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引发一起上访事件,实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目标。

  艰辛成就事业,奋斗铸就光荣。勤劳、务实的山阳人经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等荣誉……一份份期待正变成现实。

  历经沧桑巨变,而今整装待发。翻看山阳区“十一五”的日历,每一页都记录着昂首奋进的不平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阳儿女将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新的华丽篇章!

  樊树林 杜永兵 庞跃伟 周成亮

  【编者按】 近年来,山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做为先、以实为重、以效为本,奏响了一曲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加快发展、团结拼搏的凯歌,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民生事业等均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