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2011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建筑涂料分会年会在焦召开
市政协之友联谊会召开
第二届第四次会员大会
2011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河南赛区启动
修武县审计局做好审计回访工作
走访补贴对象 落实惠民政策
市第十一届房博会圆满闭幕
省市老促会会长在我市座谈
方式一转天地宽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式一转天地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②)思想观念有误区。一些地方包括管理部门和用地单位往往实用主义当头,只重局部,忽视全局;只顾短期,不顾长远,没有把土地问题作为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来对待。有的只顾抱怨指标太少、管理太严,有的甚至把土地调控与加快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发展方式有偏差。一些地方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多占地、高消耗的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急功近利,项目雷同,直接或变相以“零地价”招商;城市发展无视自身土地状况,片面追求外延扩张……

  能力素质有短板。一些地方习惯于使用新增用地搞建设,不愿意盘活存量拓空间,一边抱怨用地紧张,一边大量闲置土地;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利用政府土地储备等手段,解决审批时间长与项目落地急的矛盾;不能严格落实规划与标准控制,对不合理用地要求姑息迁就……

  体制机制有不足。许多用地经过层层上报审批,环节多、时间长;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不完善;差别化管理的政策导向效应不明显;违法案件查处难、移交难、执行难……

  (七)当前河南用地矛盾突出,表面上看是土地供应总量不足的压力,实质上是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冲击,是对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的土地“瓶颈”固然是自然的束缚、政策的束缚,但更是落后领导方式的束缚、陈旧管理方式的束缚、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束缚。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动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环环相扣、势在必行。

  (八)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但它并非是立等可取的“摇钱树”,只有有效保护、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才能源源不断地长出“金山”、“银山”。

  对于土地管理来说,转变领导方式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

  保护是根本,事关农业的基础,耕地“红线”必须守;保障是目的,维系发展的大局,建设用地务必保。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发展,是辩证的对立统一。

  没有保护的保障,必然竭泽而渔,发展将难以为继;没有保障的保护,就不可能产生效益,同样会阻滞发展。只有把保护与保障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九)省委、省政府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对土地的保护与保障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省长郭庚茂强调,土地管理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两保一高”,即:严格保护耕地,有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用地需求,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十)十三亿人要吃饭,耕地红线必须坚守;一亿人要发展,有限空间亟待拓展。怎么办?

  (十一)转变思维方式,统筹协调拓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原来一味追求土地增量扩张转变到集约利用上来,把原有耕地和建设用地的互斥关系转变到统筹利用上来。

  将土地整治与提升农田质量结合起来。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农村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将土地整治与村庄治理结合起来。把农村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复垦,实现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将土地整治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将土地整治与转变农村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引导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河南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十二)改进方法手段,节约集约拓展空间。

  人类需求的增长、经济发展的持续,不能寄希望于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只能走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之路,以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承载更多的产业、支撑更大规模的发展。

  向“集聚”要空间。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服务业向中心城镇集中、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社区集中,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向“挖潜”要空间。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因地制宜推进“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尽量利用山地、荒地和劣质地搞工业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

  向“提效”要空间。加强对已批建设用地的供应、使用情况的全程监测,清理整治批而未用和闲置、低效使用的存量建设用地,严厉打击“圈地”、“囤地”等行为。

  向“立体”要空间。科学安排空间利用,合理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和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促进产业向“空中”延伸,加快从“以地招商”向“以房招商”转变。

  一路通、百路通。开阔思路,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必能走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坦途。

  (十三)提升能力素质,有保有压拓展空间。

  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用,考验着决策者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控的能力。

  长于“保”,统筹兼顾、超前储备、预留空间,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基础和公共设施项目,保障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重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项目,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保障项目……

  善于“取”,下定决心、硬起手腕清理处置闲置用地,对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尚未动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两年的,坚决依法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

  勇于“压”,坚持走内涵集约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建筑和紧凑型城镇,遏制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避免因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重复建设等浪费土地资源,坚决核减不合理用地……

  敢于“舍”,舍弃那些“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舍弃那些不顾自身资源条件、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舍弃那些低层、低密度的别墅类房地产项目……

  有取有舍,有保有压。取舍之间,体现了决策者的智慧与勇气。

  (十四)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拓展空间。

  机制蕴含规律性、体现导向性、解决根本性。科学利用土地、拓展用地空间,必须争取支持,健全制度,形成保障与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审批体系待优化。合理调整行政审批权限配置,在国家管规划计划、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省级管域内平衡、管投放时序,市县管项目供应、管节约集约”的总体架构。

  调控政策应细化。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采取差别化的用地政策;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耕地保护任务重的地方,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和补偿。

  激励约束需强化。将各地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成效与计划指标、资金项目的分配相挂钩,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创新要深化。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进征地管理,规范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机制。

  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因势利导、规范运作,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十五)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洪流中,务必强化国策意识、人均意识、节约意识、保护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十六)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

  用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全国7.47%的人口,我们内心涌动的是欣慰和自豪;用全国6.5%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10.3%的粮食,我们肩上扛起的是责任与担当。

  在科学开发利用土地上闯出一条新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亿万百姓创造更美好的家园,16.7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必将展现出一幅无限壮丽的锦绣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