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作为运动员,他是优秀的,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摔跤锦标赛上摘金夺银;作为教练员,他更是杰出的,曾多次带队在全国性比赛上斩获金牌,也总是能够超额完成历届省运会的奖牌任务。他,就是市体育运动学校古典式摔跤队主教练白二军。
黑瘦干练,斯文内敛,个头不高却隐藏着惊人的爆发力,见过白二军的人都觉得他像一个邻家男孩。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斯文的男孩,自1990年从事摔跤训练到退役执教,把为我市体育事业争得的荣誉全部写在了一长串奖牌中。将钟爱的摔跤运动生涯走过十几个春秋后,他又孜孜不倦地把青春和智慧倾注在教练工作中。
“我对摔跤情有独钟,摔跤享受的就是摔倒对方后压倒一切的满足感。”白二军说,是体校这块沃土开启了他的人生旅程,是教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的冠军路,他也愿意做这样的明烛。
9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市体校摔跤队训练房。宽敞明亮的训练房内,队员们正在进行日常的训练课程。前滚翻、过胸、下腰……一系列动作队员们一气呵成。紧接着,又进行二人对抗练习和模拟比赛练习。场边上,白二军不时提醒他们,“角度要大!力度不够!速度加快……”有些队员动作不太规范,白二军走到他们身边,纠正他们的动作,给他们比划示范。不一会儿,白二军和队员们个个浑身大汗淋淋。训练结束后,白二军告诉记者:“这不算什么,集训的时候,两个小时训练都能够瘦下去2至3公斤呢。”
“宁可输跤绝不输人。”这是白二军对队员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的人生准则。他有着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不怕招招会,就怕一招精”,这是他的口头禅。他主张因材施教,曾经因为身高与臂长比例不合格而差点落选的队员王鹏华,就是靠着白二军传授的“一招精”——后倒背,摘得了2010年省十一运会的金牌。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年仅16岁的冯增贝谈起白二军时对记者说。冯增贝是白二军的得意弟子,曾经跟随他4年的时间,现已进入省体工队。在冯增贝眼里,白二军在训练房里是非常严厉的,不允许队员偷懒,更看不得队员娇风软弱。但是,在训练房外,白二军经常跟队员们插科打诨,谈天说地。“他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冯增贝说。
作为体校摔跤队教练员,白二军带领的是一群正在叛逆期的男孩子,因此,他常常要面临比训练更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树人”。他深知“树人”的重要性,他把提高队员们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这些孩子们,除了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文化课之外,白二军还会定期举行队会,严肃队伍纪律,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抵御不良的影响。
前几年黑网吧盛行的时候,每当晚上查宿舍,白二军都要特别留心,如果有孩子不在宿舍,他就马上骑上车子在市里找,哪条街哪条巷有网吧他都熟记于心。“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平常对他们严厉,其实,更多的还是关心他们。”白二军说。摔跤队的队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还不太会打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不到月底生活费就用完了,这时候,白二军总会毫不犹豫地借钱给队员。来自洛阳的冯亮今年15岁,练习摔跤两年,从小离开家乡,白二军在他的眼里就是除父母之外最亲的人了。“逢年过节我都会给教练发个祝福的短信呢。”冯亮对记者说。
就是因为演绎着慈父和严师的双重角色,再加上对摔跤事业的热爱,成就了今天的白二军。近年来,他连续三届带队在省运会上夺取了9枚金牌,向上级体育训练队输送了2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他还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并两次获得了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