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苗)今天是第五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是“共同行动,使狂犬病成为历史”。我市的狂犬病疫情形势如何?怎么预防?公众被犬只咬伤后应怎样进行规范的预防处置?就此,记者昨日到市疾控中心进行了采访。
狂犬病死亡病例都未规范处置伤口、注射疫苗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任东告诉记者,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污染患病动物的唾液而传播。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对人和动物都是致命的。现今,狂犬病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任东强调说,狂犬病预防工作必须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据了解,2008年以来,我市陆续有散在狂犬病病例发生,病例全部死亡。根据疫情监测,结合全省及周边地市疫情趋势分析,预测我市狂犬病病例还将继续出现。
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年来发病死亡的狂犬病病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被狗咬伤后,都没有规范处置伤口、没有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一旦被犬(猫)咬伤后,切不可有侥幸麻痹思想,要及时到就近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
犬、猫免疫率低成狂犬病流行主因
就我市的狂犬病流行原因,任东说,首先,狂犬病传染源数量庞大、免疫率低。近年来,农村地区饲养犬只数量大大增加,并且犬、猫散养现象非常普遍,极易发生动物间传播及动物致伤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宠物饲养也逐渐增多。此外,调查表明,我市犬、猫免疫率低,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不足10%,猫几乎没有进行过免疫。由此造成动物间狂犬病的流行,使狂犬病传染源广泛存在。
其次,由于一些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识或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被犬咬(抓)伤后不主动就诊和处置,加上暴露后处置费用高,因此,部分人暴露后没有立即规范处置伤口,没有注射疫苗或疫苗注射不规范,Ⅲ级以上咬伤者未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预防狂犬病先从宠物的主人开始
“预防人狂犬病关键在于清除传染源,必须控制动物间狂犬病特别是犬的狂犬病。”任东提醒说,广大犬主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责任人,要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积极依法、主动登记注册,主动给犬免疫。
所有的犬、猫应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做到不散养犬或猫。若宠物随意流浪,其染上狂犬病的风险就更高。因此,犬在户外时,主人要始终在旁监控。
此外,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招惹犬只,被犬、猫咬伤后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便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犬伤患者应立即清理伤口,及早注射疫苗
“人被犬、猫咬伤后,及时进行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全程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任东告诉记者,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后用2~3%碘伏(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立即到当地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由医生确定暴露分级,结合既往免疫情况对伤口进行处理和免疫接种。对Ⅱ级暴露者,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对于Ⅲ级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的Ⅱ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以中和伤口局部感染的狂犬病病毒,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
此外,打过狂犬病疫苗再被狗咬伤,应及早规范处理伤口,并根据第一次注射疫苗的时间确定本次的加强免疫。具体为:半年内不用注射疫苗;半年至1年须加强注射2支疫苗;1至3年须加强3支疫苗;超过3年重新注射全程疫苗。
据悉,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五个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活动主会场,今日将在龙源湖公园西广场举行宣传活动。市卫生、公安、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城管、园林等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将设立展台,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并有内容丰富的文艺表演和有奖竞猜活动。市民可前往现场,了解咨询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