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志宏 吴永红
京华五月,红红火火,喜气盈盈。
5月20日至21日,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祖国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表彰“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曾经创造许多辉煌的焦作,这一刻,又一次享受着高规格的注目礼。
在河南省,获得这一殊荣的,只有三家。
在焦作市,在五个五年的普法历史上,这一分荣耀第一次属于这一片土地。
“五五”普法,艰辛探索,魅力征程。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普法机制
从“一五”到“四五”,20年来坚持不懈的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五五”普法工作夯实了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市委、市政府就如何提升“五五”普法层次,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研究提出了拓展普法领域、普法阵地、普法队伍,推进法治城市创建的“三拓展、一推进”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焦作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市人大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决议》,明确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的五年目标任务,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责任目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我市先后多次召开市委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普法工作的检查、调研和验收,多次出席“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带头参加法律知识考试,或接受记者采访,或发表署名文章,或作出重要批示,各级领导的亲历亲为,激发了全市人民广泛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工作保障进一步强化。普法经费逐年增加,做到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五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经费1077万元用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比“四五”普法期间增长了107%,有力地保障了普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各种沟通联系和密切配合制度,使全社会各单位之间既分工,又协作,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完善了工作保障机制、动态管理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验收督导机制,为“五五”普法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机制保证。
深化法律七进 拓展普法领域
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既是“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所涵各项工作的载体。根据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精神,焦作市结合本地实际,主动拓展普法领域,增加了“法律进家庭”,将“法律六进”拓展为“法律七进”。
为做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五年来,在机关,全市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100余场次,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80余期,7000多人次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特别是每年都要组织对全市5万多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用。
在农村,通过组织排练戏曲、小品等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节目,使农民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法律知识。全市先后组织乡村法规宣传2670多场次,53.4万人次农民从中受益,有效提升了农民法律素质和农村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对于进城务工农民这个特殊群体,本着“关爱、帮助”的态度,送法进工地,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764起,涉及农民工1.3万余人,清欠农民工工资达1260万元。
在学校,从政法部门抽调19名县级干部、1000余名干警兼任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先后为中小学校上法制课4800多场次,听课的学生有96万余人次。
在社区,积极组织法制宣传志愿者在社区举行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经常性活动。
在单位,每年组织职能部门开展妇女维权、新农村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气象、国土资源、禁毒、知识产权、税法、水法、送法进军营等专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在企业,重点抓好“一企一师”活动。“一企一师”即为每个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配备一名资深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组织300多名律师与重点企业结成服务对子,定期到企业为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讲法制课,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防范法律风险。2008年10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我市及时组织律师深入厂矿企业开展服务,先后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100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6亿元。
焦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城区,征迁范围广、涉及人口多。全市组织由法律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全面深入征迁区开展普法活动,让每一个拆迁群众都明白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使群众理解支持国家工程建设。由于普法工作的到位,在整个拆迁过程中,近万个拆迁户中没有出现一起强行拆迁和行政诉讼,实现了“和谐拆迁”的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焦作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
推进双百千万 培育法治文化
“建成100个特色法制教育基地、1000个法制宣传长廊和10000个基层普法园地”,“组织百名法律专家讲百场、千名法治骨干联千点、万名普法宣传员进万家”的双“百千万”工程,体现的是我市普法工作思路的提升和塑造法治文化的气魄。“五五”普法期间,全市共建立法制教育基地136个、法制宣传长廊1089个、普法园地11728个。先后组织百名专家深入经济主战场、矛盾多发区、治安混乱部位举办法制讲座360场,千名法制骨干到分包联系点开展法律宣讲2670余次,万名普法宣传员为12万余户群众送法到家,共免费发放各种法制宣传资料50万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05起,为基层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81件,受教育群众达上百万人次。在电视台开辟《说法时间》栏目、焦作日报创办的《法制周刊》以案说法,受到人民群众喜爱。通过实施“双百千万”工程,焦作市培养了一支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法制宣传队伍,建设了一批覆盖全市、遍布城乡的法制教育阵地,进一步提升了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提升普法层次 创建法治焦作
创建法治城市是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全面升级,我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规格启动,结合焦作实际制订了科学严谨的《法治焦作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法治焦作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扎实推进法治焦作创建工作。
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依法执政,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在创建法治焦作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全市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048项减少到314项,削减幅度84.7%。出台了《焦作市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网上社情民意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拓宽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并直接分解到具体领导和具体执法人员。
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坚持“普治并举”,结合新农村建设、“平安焦作”建设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乡创建活动。在工商、税务、交通、教育、金融、房管等系统,开展“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活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规范化发展。在基层农村,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我市先后有3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受到全国表彰,88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7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