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敖长青 实习生赵靖楠)日前,省血液中心血库告急,省人民医院被迫停止手术3天,100多台手术不得不取消或延迟。除我省外,广东、海南、山东等地也出现血库供血紧张现象。我市的血液储备供应情况如何?会不会出现血荒?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位于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的爱心献血屋内,每个采血位旁都有一位无偿献血者,在咨询服务台还有前来咨询的人。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前段时间阴雨不断,献血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天气好转,前来献血的人不断增加。”在市中心血站记者了解到,血站的储血完全可以满足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全国临床用血量的陡增,我市的用血量也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加。市中心血站站长闫晓鹏告诉记者:“采供血机构是一个被动工作的行业,无法掌握临床用多少血,也不知道近期会有多少人来献血。因此,对于血站工作人员来说,保障临床用血,一天都不可以懈怠。”
近几年,市中心血站采取了一系列亲情化服务,从流动采血车到首座爱心献血屋的启用、献血服务热线的开通,再到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用血返还手续的简化,一切都只为方便献血人群。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保障了我市的临床用血。据了解,市中心血站建立17年来,我市未出现过血荒。
提到无偿献血,安全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走进采血屋,记者体验了无偿献血。首先要接受征询和血压、心率、血色素、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氨酶等多项检查,合格后才能献血。采血前,要进行指纹录入。据了解,这样将有效遏制冒名顶替献血、违反献血间隔时间献血等行为。采血时,工作人员对采血部位进行有效消毒,使用一次性全封闭血袋采集血液。
就人们关心的“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献血者献出的血液,并不能立即用于抢救伤病患者,而是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分离、制备、病毒灭活、保存和运输等过程。单从检测这一项来讲,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需进行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ABO血型、RH血型等7个项目的检测检、复检两次检验,另外还有血袋及一次性耗材等,整个工作过程要投入大量经费,这些费用的总和构成血液成本费即所谓的血费。这个费用是从血液的采集到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与血液本身没有关系,并不是购买血液的费用。
据了解,在我市,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用血返还手续非常简化,献血者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需要用血,只凭《无偿献血证》、用血者与献血者关系的有效证明、医院用血证明,就可以在市中心血站办理报销手续。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市无偿献血及其家庭成员用血返还7933人,共计报销用血金额479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