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一千多件食品纠纷是如何调解的
社区帮俺撑起一片天
莫让闲言碎语伤害邻里情
一切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破坏市场秩序获刑
我学药农刨山药
图片新闻
国庆七天乐 过法各不同
警方真诚规劝
嫌疑人投案自首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学药农刨山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63岁的黄全一边回答记者,一边拿起旁边装修用的批刀刮起了钎上沾的泥。

  记者注意到,黄全他们几个挖山药的都站在宽不足50厘米、深约1米的坑槽内,由于要往外出土、弯腰拿带泥土的山药,脚上、身上、手上都是深褐色的泥,汗水早已把他们的衣服湿透了。“这块地是红土地,质地较硬,又是两垄山药一槽,不能开沟太宽,出土太费力。”黄全说。

  “像这样一天能刨多少?”记者问。

  “多少?说了不怕你笑话,一人一天能挖20米就不错了。”

  “这样一人一天得多少工钱?”记者问黄风江。

  “七八十元吧,我这70亩山药,要是上50人,也得差不多俩月挖完。”

  “不能用机械挖吗?”

  “能啊,可是那样破损率高,成本也不低,与人工差不多,不过就是稍快点。”

  “要这样挖,那可是太费工费时了。”记者不禁惊叹。

  “挖山药这样最好。都说山药好吃,营养价值高,现在知道种的不容易了吧!”另一沟槽内的黄红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汗笑着说。

  “我也来试试吧。”说着,记者放下手中的采访本和背包,欲接过黄红手中的钢钎下去体验。

  黄红赶紧把钢钎插到地里说:“算了吧,这出力活你咋能干。”

  “俺家也种几亩地呢,不过都是小麦、玉米,没有山药,跟你们学学,也长长见识啊。”记者说着,拉起黄红的手把他拽出来,直接跳了下去,“你就给我当回老师吧!”

  带着疑问前来体验,可真正下到沟内,记者才真正体会到了农民们说的“憋屈”、“架势”两词的含义。由于沟深、窄,挖土弯不下腰,向后撩土腿脚不能动,只能架着胳膊转个半身,土湿又沾钎,还要不时磕几下,那个难受就别说了。更何况,山药一般都有五六十厘米长,株距20厘米左右,稍不注意就容易铲伤或者挖断。也就仅仅挖有几钎土,记者的汗就顺着头往下直淌。

  “两株间的土要顺着往下铲,尽量挖深些,要两手端着底部和顶部拿山药……”尽管有“师傅”在现场指导,尽管记者也小心翼翼,在所挖的5根山药中,仍有1根受伤,1根根部铲断3厘米左右,耗时更是快到了半个小时。跳出坑槽时,记者的两脚、两条裤腿、两手上满是泥,擦汗也顾不上那么多,只能用衣袖了。

  “看把你这一身弄的,来擦擦手。”旁边正在剥山药上泥块的77岁的张玉莲老大娘心疼记者,赶紧抓起一把山药秧递给记者让擦手。

  “嗯,不错,看这阵势,像是干过农活的,不过,要像你这样干,那老板可就惨了。哈哈哈哈。”黄红一边夸着记者,一边和记者开着玩笑。

  “这活不好干,这钱也不好挣啊。”记者感叹。

  谈笑间,黄风江告诉记者,旱收园(经济作物),涝收田(粮食作物)。由于前期雨水足,今年的山药产量会有所下降,但目前的价格与去年持平,其实大量的收入都支出在了挖山药的农民身上。如果能有更经济实用的挖山药机,种植大户的收益会更有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