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申松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一道安全网,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新农村的构建。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指出:“农村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关系民心、民权,体现人性。”
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8月5日,市纪委召开了由民政、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区纪委副书记、农村党风室主任参加的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动员会,决定对农村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为期4个月的专项检查。
领导高度重视
层层宣传发动
据统计,我市目前农村低保对象共有9.7万人,约占农业人口的3.8%,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为年人均1440元,今年1~8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6502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惠民工程必须惠及于民。为确保这次专项检查取得实效,市纪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作出了详细部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秦海彬要求,要把开展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作为一项惠及民生、促进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程来抓,像抓农村涉财信访一样,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与此同时,我市及时成立了以市纪委副书记薛勇为组长,民政、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检查办公室,制订下发了《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市民政部门先后4次召开工作会议,对这项活动作出专题部署,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边查边改。
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县、乡三级专项检查办公室注重广泛宣传发动。《焦作日报》就此项活动作了专题报道,并刊登了薛勇的答记者问。同时,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也拓宽思路、丰富载体,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栏、标语、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开展专项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孟州市印制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工作宣传手册》,发放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低保工作人员、检查组成员手中,为专项检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武陟县、博爱县、沁阳市等在电视台连续播发《关于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检查的公告》,其他县市区也通过媒体、网络,开辟宣传栏,使低保检查家喻户晓、低保政策入脑入心。
严格评议程序
逐户审核认定
自查自纠,是整个活动的第一阶段,能否打响“第一炮”,各级领导很重视,广大群众在关注。(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④)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市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查纠重点放在乡、村,做到县、乡、村三级联查。要求县、乡、村三级严格按照“三入户三公示”制度,坚持“不放过一个公示、不放过一本账簿、不放过一条线索、不放过一个疑点、不放过一起举报”的五个不放过原则,对所有低保对象逐户重新进行审核认定。同时,坚持做到“四个必查”,即群众举报必查、干部亲属必查、不公开的村必查、自查自纠不扎实的必查,确保了乡、村审核入户率两个100%。此外,各村全部成立了由村两委会干部、监委会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普通村民组成的低保评议机构,对目前在保的所有低保对象逐户进行排查、评议、审核认定。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直接参加评议,做到全程监督,确保客观公正。各乡镇办事处包村干部联合民政所工作人员,对照低保户花名册、低保金发放表和农户“一卡通”,逐户调查,逐户复核,一一核对。县市区民政部门对乡、村两级重新认定后的低保对象严格按40%入户率进行了认真抽查认定。
为确保自查自纠扎实推进,武陟县探索了让低保对象自我任格的办法,博爱县对评议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试点。同时,各县市区对所属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全部签订了城乡低保工作诚信承诺书,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乡镇民政所长、乡镇分管领导、乡镇纪委书记分别在承诺书上签字,形成了层层承诺、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
规范公开公示
畅通举报渠道
记者在广大乡村采访时,看到每一个村的宣传橱窗里,都张贴或书写着低保对象的有关情况。在许多村干部的意识里,低保对象的公示是加强农村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一环。
正因为农村干部的这种共识,才促进了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稳步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市有农村低保的180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低保专用公示栏,对在册的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了公示。温县为强化低保工作的公示力度,专门设立了水泥灰沙底、黑漆版面、长2.4m×宽1.2m的低保永久公示版面。孟州市利用村务公开网站,将农村低保对象花名册及相关信息在网上进行了同步公开。沁阳市在低保户家庭门口悬挂了“农村低保户”牌子试点。武陟县和焦作新区在公示栏里还增添了低保申请审批流程图,让农民群众对低保的申请办理一目了然。
在全面进行公开的同时,县、乡、村还分别设立了农村低保专项检查举报箱,公布了市、县、乡三级举报电话,并建立了信访举报台账。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还广泛利用电视媒体,连续滚动播发低保专项检查公告和举报电话,拓宽了投诉举报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106起,纠正并落实问题92起,正在调查处理14起。
采取轮番督察
确保查纠效果
各地自查自纠工作在各级纪委的领导下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有个别地方行动比较滞后。为确保实效,避免弄虚作假走过场,做到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实事办好,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市民政、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人员共五批次48人组成督导检查组,对10个县市区农村低保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五轮督察,其中第二、第三、第四轮督察采取明察暗访、以暗访为主的形式,第五轮督察采取了事先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的突击检查方式。五轮督察,共检查56个乡89个村652户1259人,为全面真实了解和掌握全市低保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督察效果,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经常顾不上吃饭,没有午休,连续作战。市民政局局长刘吉斌、市纪委常委冯福平、市财政局副局长荆晓利、市民政局副局长马小占、市农业局纪检组长宋现刚等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带队,进村入户,核对实情。市农村党风室的副科级检查员周银荣是一位女同志,为了完成督察任务,带病坚持工作。
正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方式方法,保证了自查自纠工作的扎实进行。通过自查自纠,我市共调整纠正不符合低保条件的2455户6000人。其中,因家庭收入好转退出占退出总数的77.15%,因婚嫁、死亡、户籍外转等原因退出占21.28%,因关系保、人情保退出占1.57%。这些数字表明,我市农村低保管理整体比较规范,认定对象比较准确。9月15日、16日,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马文昭带领的省督导组在我市调研后,对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农村低保管理之所以比较规范,得益于三个原因:一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得比较实。我市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同时,自2009年始,将农村低保普遍纳入四议两公开程序,从而使得农村低保认定的关键环节——评议环节,阳光透明、实实在在。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了农村低保评议的全过程,对不符合制度规定或不符合民意的决策都能及时提出异议,及时予以监督。三是农村低保检查开展得早,基础比较扎实。农村低保金作为涉农资金的重要一项,在安排全年工作时,市纪委要求各县市区每年将其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作为自选动作,适时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