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又是金秋收获时
卫生院里的“病友会”
王顺新村新气象
村民住上住宅楼
图片新闻
《辛亥革命》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映受关注
选秀路不应成不归路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馆
市民可免费参观
图片新闻
《竞雄女侠·秋瑾》13日全国上映
全洛杉矶中美电影节
将展映近百部影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金秋收获时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刘光全

  一个生金流银的金秋。

  10月2日,修武县周庄乡、郇封镇一带大片大片的玉米田里,到处是收获玉米的人,从农民忙绿而又喜悦的神情中,从一台台载满玉米棒子的车辆中,记者看到了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

  在位于周庄乡的农业部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记者看到,这儿到处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走进该示范片孟村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从村干部的介绍中记者得知,由市、县农业专家组织的测产验收刚刚结束,孟村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968.8公斤,创造了全省同类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这是俺县玉米高产创建的一个缩影。”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脸上挂满了喜悦。他说,“今年秋季,俺县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目标,以抓典型、树样板、推广与创新集成高产栽培技术为手段,以整乡推进为重点,以实施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丰产片及培植超高产示范点为突破口,建立了4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8个千亩示范方、11个百亩攻关田、36个超高产示范点。你猜咋样?今年俺县的玉米高产创建硕果累累,喜获丰收。”

  “经测产验收,俺县还创造了3项同类面积‘全省第一’呢。”站在一旁的修武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胜利抢过话茬,“这3项第一是: 4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50公斤;孟村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968.8公斤;5个超高产示范点亩产突破1000公斤。”

  孟村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户孟庆玉正在自家的田里收玉米,记者走到他跟前问道:“老乡,今年的收成咋样啊?”

  “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一脸喜悦的老孟停下手中的活说,“俺种的17亩地,今年小麦实打实收每亩751.5公斤,秋季玉米每亩又收获近1000公斤,两季加起来,乖乖,亩产1720.3公斤。俺种了几十年地,从来没有打过这么高的产量。”

  “去冬今春咱这儿连续4个月没有下雨,是近50年少有的干旱,今秋又逢连阴雨,老天不帮忙,为啥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啊?”记者不解地问。

  老孟思考片刻说:“一是旱能浇、涝能排,咱这儿水利条件好。二是靠高产栽培新技术。如果没有这些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果没有这些年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根本不可能在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

  “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是落实粮食高产创建中各项技术措施的有效手段,也是大灾之年夺丰收的关键。”李胜利接过话题。

  杨法谊对记者解释说:“俺县高产创建夺丰收的主要经验有四条:以强化领导为基础,为高产创建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施横向联合,为高产创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全省开展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为契机,普及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以实施有关农业项目作支撑,为超高产示范点和示范户免费供应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