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桂芹正在纠正队员射击动作。本报记者 孙 军 摄
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今年是李桂芹在市体育运动学校射击队执教的第二十四个年头。45岁外表柔弱的她,带领我市女子步枪队屡获奖牌,并输送大批优秀运动员,先后获得了市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优秀教练员、市级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李桂芹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用爱哺育出冠军队伍的赞扬。
清晨5时30分,天还未亮,李桂芹就从城区西郊的家里出发,骑车前往学校,组织队员晨练。7时训练一结束,她又赶回家叫起睡梦中的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9时,她再次回到学校组织队员训练,直到下班。一天下来,李桂芹要跑近40公里的路程。这样的生活,她从1992年到2007年,竟然持续了15年。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让李桂芹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脏病和过敏性咳嗽,但她依然奋战在教练员队伍的第一线,肩负着培养优秀女子步枪人才的重任。
在李桂芹的射击队里,记者感受不到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冰冷严苛,有的只是暖暖的温情和潺潺的爱意。
记者在该队采访时看到,16岁的队员李梦娜嘴里含着棒棒糖走进训练房,一头扎进李桂芹的怀里开始撒娇。随后,其他队员也都走进训练房,围着李桂芹叽叽喳喳地聊起来,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喜欢跟李桂芹撒娇的李梦娜,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在射击队训练。由于梦娜的父母不在身边,李桂芹对她的关心也更多。在小梦娜的眼里,李桂芹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有什么心里话,她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李桂芹。她对记者说:“在我心里,教练比爸妈还亲。”
今年4月6日,是李桂芹和她的队员们都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已经很久没有休假的李桂芹很早就来到了学校。刚走到公寓楼前,李桂芹就感到头晕。这时,恰逢她的队员毛珊经过,李桂芹赶紧叫住毛珊:“快!送我上医院!”看着脸色异常的教练,毛珊知道情况不妙,赶紧骑上电动自行车,把她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医生和专家确诊为心肌梗塞前兆,要求李桂芹马上住院。但是,倔强的李桂芹依然坚持要回学校,她牵挂着那些孩子。就在李桂芹强撑着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她再次晕倒在地。毛珊赶紧冲到急诊楼,叫来了医生和护士。李桂芹被抬进了急诊病房,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在李桂芹住院的这一个多月里,队里没有乱,队员没有偷懒,而且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训练,不能辜负教练。她们自己组织训练,每天带着靶纸去病房探望李桂芹。毛珊告诉记者,在那段特殊的时间里,她长大了好多,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李桂芹依然督促她们训练,认真分析每张靶纸的成绩,她心里充满了感动。后来,毛珊在省射击锦标赛上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是属于教练的。”毛珊说。
谈起那次住院,说起自己的队员,李桂芹的眼眶也红了。“孩子们都很懂事,每天都来看我,教师节还给我送来了鲜花。我打电话给在外地的队员,她们都会挂断,然后再打过来,说是要给我省点电话费。那些小细节我都藏在心里,默默感动着。为了她们,我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李桂芹欣慰地说。
时光荏苒, 李桂芹用爱、用责任、用担当在自己的教练员岗位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队员。她们中有获得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有达到国家健将级水平的常欢,有入选国家队的常静,也有从离家出走的迷失少年成长为十运会气枪冠军的闫洁……在李桂芹爱的摇篮里,将会孕育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