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结束的国足与伊拉克之战,应该说中国队还稍占优势,之所以落败,很大程度上缘于锋线乏力,缺乏能够射门得分的人。为什么近几年中国足坛没有涌现出像郝海东、高峰那样的锋线杀手呢?现任国足主帅卡马乔将矛头指向了中超联赛的外援引进政策。
卡马乔说:“中国的俱乐部都引进外援,这些外援不是中卫就是中锋,所以中国本土中锋很难获得上场比赛的机会,久而久之,中国本土中锋自然无法顺利成长。”作为国际足坛大腕的卡马乔确实有两把刷子,眼光犀利,一下就看到问题所在,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中国足球俱乐部在引援上的问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中超联赛竞争激烈,球队一旦降级,往往被形容为“坠入地狱”。为免于“坠入地狱”,各队都把有限的引援经费用在刀刃上,热衷从国外引进能够为本队射门得分的强力前锋,而往往让国内前锋坐冷板凳。至于这样做的“副作用”——国内优秀年轻前锋难以为继,各俱乐部都顾不了那么多了。
其实,也怪不得国内足球俱乐部“目光短浅”,它们投资足球本来就是为了尽快获得回报,而只有赢球才能使回报最大化。这时候该出手的是足协,为了中国足球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俱乐部引进外援政策进行调整,例如限制引进国外锋线球员的人数等。其实,引援政策调整早有先例,上个世纪末中国甲A联赛就曾要求俱乐部不再引进国外门将,对国内年轻门将的成长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