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刘正文 通讯员孙丽丽)近日,河南省2011年度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示,新区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名列其中;2011年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结束,该区明株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卷烟材料厂工程中心顺利通过评审。至此,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占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18.5%;拥有省工程技术中心6家,占全市省级工程中心的21.4%,两项均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区内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有6家。同时,新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项,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302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8.6%;2011年上半年申请专利164件,授权专利90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今年1~7月份,该区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4.54亿元,占该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8%。
该区管委会主任杜宇告诉记者,新区产学创新、集成创新、政策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带动”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了新区产业向高新技术群发展的步伐。
该区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积极引领企业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联盟,为该区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三大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该区的迈科冶金、明株自动化、中轴股份、科瑞森机械、宏程陶瓷、三岛机械、卓立烫印7家企业已经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形成合作与互动,涉及新产品26个、新技术13项、专利技术21项。
该区积极依托创新载体,培育创新集群。一是搭建研发平台。区内拥有中科院先进陶瓷基地、厦门大学科技园、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园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兰州理工大学先进金属材料基地五大创新平台,在先进陶瓷、生物制剂、先进金属材料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二是依托创业中心,打造产业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孵化器的品牌优势,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创业中心在孵企业116家,产业类型涉及IT基础材料、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该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现有研究人员5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四是加大企业研发中心组建力度。目前,该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完善政策体系,每年区财政都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逐年提高科技的财政投入幅度,加大引导性经费投入力度。今年上半年,该区科技三项经费同比增长196.16%。同时,该区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在政策创新中,该区除认真执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外,还设立5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拨付给创业中心用于扶持孵化企业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