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每年暑假,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馆都会异常热闹,前来给孩子报班和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据统计,从2001年开始,每年7、8月份,都有超过1000个孩子来到这里,并学会了游泳。这种火暴场面来之不易,离不开为我市游泳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奠基人——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馆馆长杨勇。
今年47岁的杨勇,1985年从省体工大队退役后,担任市体校游泳教练至今,除了担任游泳馆馆长,同时也是省游泳技术专家小组6名成员之一。他见证了市体校游泳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正是他探索的“树口碑、谋发展”战略,让市体校游泳队焕发勃勃生机。也正是他带领着教练员团队,迎难而上,创造出市游泳队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战绩。他的队员、现在担任省现代五项教练员郜婕曾在省八运会上一人独揽5块奖牌;在省九运会上,杨勇带领市游泳队取得了13块金牌,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取得成绩的那一刹那总是辉煌灿烂的,然而,走向辉煌的道路却是坎坷泥泞的,这条路,杨勇带领他的团队走了17年。1985年,在游泳队成立之初,市体校没有自己的游泳馆,杨勇不得不带领队员到市电厂游泳池训练,由于是室外场馆,一年就只有4个月的时间练习,训练时间保证不了,成绩自然就提高得慢。心急如焚的杨勇一次次向领导反映场馆问题。终于在1991年,市体校室内游泳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时,新场馆没有暖气,即使在炎炎夏日,游泳馆的室内温度也还是很低,更不要说水温了。”杨勇告诉记者,那个阶段是“冬天冷,夏天也冷”。他还记得曾经有一个小队员下水后哆哆嗦嗦地说:“杨教练,太冷了,别让我游了,我把我家的钱都给你。”“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那个孩子的话总也忘不掉,那段艰苦的岁月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杨勇说。1993年,市热电厂建成,游泳馆终于用上了暖气,市游泳队从此迎来了新篇章,队伍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曾出现省游泳队同时有17人来自我市的现状。郜婕、孙静等优秀队员在各级比赛上捷报频传,游泳队也屡屡超额完成省运会既定的奖牌任务。
硬件设施并不是取得好成绩的全部,杨勇深知队伍管理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在训练队里,杨勇注重基础动作和基本技术的培养,他说:“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再花哨的动作也是空中楼阁。”
在大多数训练队都为生源发愁的时候,杨勇总是扎扎实实做着自己的工作,他总说,完成好每天的训练任务,树立好的口碑,酒香就不怕巷子深,生源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的。谈到现在的工作重心,杨勇告诉记者,备战省十一运会是重中之重,省十一运会将于2014年在焦作举行,他决心要在家门口打一场漂亮仗。
游泳队只有5个教练员,他们都是身兼数职,修理管道、阀门,负责水处理,甚至灯泡坏了,他们也会亲自更换。正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今天的市体校游泳队,也正是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成就了今天的杨勇。
目前,在游泳馆除了正常训练的队员外,还有很多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面对这样特殊的队员,杨勇也练就了一套跟他们沟通的方式,那就是呵护、保护再加上适度的管教。他说:“我愿意成为一位育苗人,呵护这些小苗健康成长,掌握游泳技术,能够进入省队或者国家队开花结果,取得骄人的成绩。”
上图为杨勇正在教孩子们游泳。
本报记者 孙 军 实习生 岳 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