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伟 刘荣福 (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老师)
今年6月份,我们在宁波参观考察了三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宁波市职教中心、象山县职业高中、宁海县职教中心。深化和强化了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教育实践和相关经验,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在我们看来,三所学校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是理念先进。三所学校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改革,抓住了“一个根本”,实现了“两个转变”。“一个根本”就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两个转变”就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模式和机制。办学思想从传统的升学导向转为就业导向,办学模式和机制转为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面向企业办学。
二是管理精细。管理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齿轮”,是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社会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宁波职业中心的“精致校园、精细管理、精品教学”三精工程,对管理工作提出了“细分对象、细分职能、细分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分每项工作的每个落实环节”的“四细”目标。象山职高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宁海职业中心的“三元整合”德育模式,让人感受到管理的效能。
三是德育突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差,纪律差,难抓难管是不争的事实。“先教做人,再学技能”,或者说“德育就是质量,质量就是生命”应该成为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这三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体系,全部推行“德育导师制”,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真正实现了德育的全员化管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四是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课程改革首当其冲。以本为本,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核心问题。宁波的职业学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一切从学生出发,确立了“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降低文化课重心,紧贴专业教文化,加快校本教材开发,增开选修课,实施课程“超市化”,学分制,走班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努力成为让社会尊重的人。
五是条件优越。宁波市经济发达,十分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大,生均年经费6000元。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非常优越,设备先进,实训设施齐全,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技能,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