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系列“含金量”很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和强大支持。
这是巨大鼓舞,是强劲激励,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
河南期望发展,人民期盼富裕。人们关注这份文件,是因为《指导意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加快中原发展的大机遇。《指导意见》为河南的未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中原下一个10年的发展,指出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原经济区的宏观定位到微观布局,《指导意见》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这对推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破解“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促进河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成长期,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发展黄金期。当下,建设中原经济区天时、地利、人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重大机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原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也意味着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责任重大,是因为我们肩负促进全国改革发展的重责,身负加快中原大发展的重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同步推进,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在这个问题上,河南尤其突出、尤为典型。《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在这条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势必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更多的经验,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是具体的,总是体现在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之中。《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要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加快经济发展,我们的责任大,使命重,只有肩负强烈的责任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落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才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下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这盘大棋。
《指导意见》强调,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始终是我们肩负的第一责任。我们要在扩大就业、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狠下工夫,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分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果。
放眼全国,中原经济区的特点十分突出:区域大、内涵广、使命重、影响深。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国经济社会大格局中,中原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情势下,要把《指导意见》化为现实美景,实现我们的愿景,完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只有胸怀强烈的进取心,饱含强烈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不负众望。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已经到来,我们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求实求效,务实发展,更好地肩负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