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李 涛
本报通讯员 张红波
“新学期,通过开展礼仪教育、长跑活动和课堂改革,我校的学生懂礼貌了,身体棒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不小的提高。”日前,记者在沁阳市采访时,沁阳一小校长李国宏高兴地说。
原来,沁阳市教育局在新学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礼仪教育、长跑活动、课堂改革、评价改革等推进素质教育的“四个抓手”成为最大的亮点,在此带动下,素质教育在该市各中小学校得到了有效实施。
近年来,沁阳市教育局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目标,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就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多次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座谈会,征求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小学生缺乏艺术素养,身体素质令人担忧,道德礼仪、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该局与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突出特色,搭建平台,以有效载体让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实施。
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大方得体、举止优雅,要练就这样的气质,就得从娃娃抓起。”该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来座谈时,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这样建议,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明确的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此,该局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礼仪教育活动,以“在家要做好孩子,在校要做好学生,社会上要做好公民”为目标,培养学生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习惯。该局统一编写了符合各个年龄段的礼仪校本教材,要求各学校每周固定课时讲授礼仪知识,组建礼仪示范小组;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帮助、指导家长掌握文明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校礼仪向家庭礼仪延伸;开展评选“礼仪之星”、“礼仪示范班”、“礼仪家庭”等活动,调动学生知礼、懂礼、学礼的积极性。
以长跑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该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将长跑活动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要求各学校制订周密的训练计划,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运动会等平台,开展竞赛和评比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
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该局在各中小学校全面推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改革模式,把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作为推进课改的重点,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作为课改的目标,真正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的作用。
以评价改革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该局以发展性、激励性为评价原则,把身体素质、个性特长、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纳入到评价范畴中,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各学校利用成长袋(卡)、综合素质报告书(评定手册)、天天成长课等平台,让学生看到进步、感悟成长。同时,各学校还组建了各类兴趣小组、社团,用整体评价兴趣小组、社团的方式,促进学生丰富阅历、历练能力。
如今,沁阳市的素质教育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精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培养身心健康、气质优雅、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中小学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曙光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