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太感谢社会法庭的法官了,要不是你们,俺的运费不知何时才能拿到手……” 日前,家住山阳区中星街道桶张河村的张梅拉着该街道社会法庭法官王来顺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两个月前,张梅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家中的货车给别人送货后,运费却要不回来,情急之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该街道社会法庭,请求法庭受理其债务纠纷一案。接到请求后,负责此案的社会法官王来顺充分利用其熟络的社会关系,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案件真相,并多次上门开展调解,最终使这一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据了解,该街道社会法庭成立于去年6月,现有社会法官14人,是由辖区各村具有一定影响力、热心于群众工作的“能人”和“热心人”组成。由于他们对当地的民情了如指掌,辖区群众也对他们十分信任,从而为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该街道社会法庭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处理程序简便、案件处置周期短和无相关费用等优势,共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20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经济纠纷占90%;调解成功10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80%以上。
(樊树林 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