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丹水之滨,杨家将抗辽之后,又经历了金的掳掠,元的铁蹄,朱洪武的施暴,李自成的疾进,太平军的竹围栅寨,民初的军阀混战,千劫百难,罄竹难书。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丹河流域的太行山上,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又上演了一幕幕反抗日寇侵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剧,时至今日,丹河为之自豪,太行为之骄傲,历史为之定格、注目,而后代子孙无不为之鞠躬致礼!
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天,日寇从平汉、同浦、正大、陇海四条铁路调集10万大军,分九路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大扫荡。跨越丹河的铁路道清一线,有日军三万,驻扎在沿山一带,妄图强攻进山,打开晋豫通道,与侵晋军联结,对八路军分区扫荡。
国民革命军四十军三十九旅正驻扎在丹水流域一带近山区,扼守太行山古羊肠坂的碗子城、孟良寨等进山要塞。黄树勋旅长是个爱国军人,临近四十军驻地的沁阳西万镇是沁阳县七区首镇,区长田时风是共产党地下区委书记,领导着一支地方武装七区联防队。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田时风已做好了四十军的统战工作,一个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与一个共产党的地下领导人击掌盟誓:“精诚团结,与日寇血战到底!”
战斗打响后,在黄旅长亲自指挥下,四十军官兵异常英勇,子弹打,滚石砸,肉搏战,有一处阵地因寡不敌众,全连战士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峡谷的山石,而敌人也付出了死伤500余人的更大代价。区委书记田时风,率领区干队与四十军的一个团扼守常平山口和孟良寨。敌人用炮轰,用机枪扫射,施放毒气弹,无所不用其极,却一次次被打败了。经过了400余次30多天激烈反复的争夺战,日军死伤2000余人,而扼守孟良寨的战士,子弹打光了,用石头砸,敌人冲上来了,就夺敌人的枪,直至最后把剩下的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埋在地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成功地阻击了向山西进犯的日寇,赢得了时间,保住了晋东南的抗日根据地。《太行导报》曾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报导:“中国军队在太行山以南拖住日寇一个师团,消灭日寇2000余名,粉碎日寇的几路进攻。”
如今,在丹河峡谷不远的西山坡上,静静地躺着几百个无名战士的坟墓。虽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刻下他们的相貌,没有人记载他们每个人的具体功绩,也没有人祭奠,甚至有些人早已把他们忘却,他们只是在乱石堆、荒草丛中沉默着。然而,丹河峡谷的每块岩石永远铭记着他们,每一棵树木永远铭记着他们,每一朵花草永远铭记着他们,丹河静静的清澈见底的流水永远铭记着他们,他们是丹水的骄傲,怀川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