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文化沁阳》序
吕秀芳获阳光文学奖
蒲公英的梦
雨中的花折伞
如此玩笑
烙 印
我庆幸遇到你
达达的幸福生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万里 / 心灵独白
我庆幸遇到你
——感谢师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小时候,凡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跳皮筋、踢毽子、抓拐、扔沙包我都不喜欢,我也不喜欢男孩子那种疯跑、那种野蛮。只是静静地立在一角,去看那些奔跑的蚂蚁,亦或看那些蓬勃的青草,偶尔一声婉转的鸟啼会闯进我隐秘的世界,像是夏晨含着朝露的空气一样清新。

  上初二那年,我们班换了一位语文老师。那是早上第二节课,班主任把他领进教室,说他是从焦作一中调过来的,介绍完后就走了。语文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开始给我们讲课。他很年轻、清瘦、白皙,儒雅而且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细细的很好听,课也讲得生动有特色。我听得特起劲,全神贯注,唯恐一不留神漏掉一句话或一个字什么的,所以我坐的姿势最端正。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就走下讲台,当走到我身边时他把我盖在书上的文具盒挪开,看了看我的名字,然后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脸热辣辣的,连耳朵跟都红了。

  每天早读时他都提前到校给我们讲诗歌,讲唐诗宋词,讲诗经,每天只教我们一首,要求我们背会。当时我很崇拜他,崇拜他知识渊博,崇拜他风华正茂。但那时我的确不会写诗,我认为诗是高雅的人、神圣的人才能写出,我只有欣赏的份、阅读的份了。因为喜欢老师,所以我语文学得特别好,那时还偷偷想过长大后就嫁给语文老师。谁知一年后语文老师就和学校一位女老师结婚了。他休了一周婚假,那天上自习课我们班男生李卫奇说语文老师这会正在家玩“糨糊”呢。 我感觉他是在侮辱老师,便狠狠地瞪他一眼,骂他真“下流!”在我眼里老师是无比神圣的,像神一样的。我想那一周我一定是失魂落魄的、一定是神不守舍的。

  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工厂,偶尔一次在大街上,在那么多的人头攒动中我竟一眼认出了他,他还是那么年轻潇洒,亲切地询问我的情况。他说:“你文字功底那么好,怎么不往报社投稿呢?你看人家乔叶多用劲!”当时乔叶的青春美文在《焦作日报》上接连发表,很火,成了小城名人。从那以后我就在工作之余写些小文章、小感悟。那天我在单位用记录本的背面用铅笔写了一篇短文《请留一分距离给我》,诚惶诚恐地送到报社交给编辑,然后头都不敢抬一下就走了。等过了两天,突然在报纸上看见了我的名字,这一惊喜让我欣喜若狂,让我兴奋不已。于是又写了篇散文《请留一分恋情给婚后》送往报社,当时是下午4时,副刊部办公室的门关着,我轻轻敲了两下,见没动静,便扭头就走,谁知刚走出几步,就听见开门的声音,一位中年男子走了出来,叫住我:“是你敲的门吗?”我怯怯地说;“是。”他热情地将我让进办公室,接过了我递给他的稿子,只瞟了一眼就兴奋地说:“你就是马跃?”我“哦”了一声,眼睛盯着脚尖,手极不自然地摆弄着长辫梢。他显然很兴奋,言语中带着激动:“你的字写得那么好,我不认识你的人时就先认识了你的字。”我一惊,抬头瞟了他一眼后迅疾低下了头,他解释说,我的第一篇文章是他编辑的,所以他认识我的字。他见我很怕生,便搬了把椅子让我坐。那天他很热情,说了很多话,他说我的文字很美,很有灵性,还说编辑遇到一篇好文章都会眼睛一亮的。后来我就更勤奋写作了,再去送稿时也没那么胆怯了,偶尔还敢和他对坐,还敢看着他的眼睛说话。渐渐我们由生到熟了,我才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一个在全国大报上发表过作品、很有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他曾一个人沿着黄河远足,还在黄河边的一座土山上挖了一口窑洞,那时他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写诗歌上。他太专注了,一直将厚厚的诗稿写过了他的身高。有一天我一口气写了十几首顺口溜带给他看,他没有鄙视我,而是很认真地把每一首诗都看了,并称我的信口涂鸦是作品,还鼓励我好好写。其实,那时我根本不会写诗,只会写些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有感觉的生活小品文而已。是他带我走向一条诗歌的道路,是他领我去寻找诗歌的神庙,从此我就走在一条朝圣的路上了,他更换了我的名字,指明了我的方向,带我沿着黄河远足、看过红叶,穿行过黑夜的墓地,在狂风暴雨雷电中寻找灵感,那时他讲的诗真好比情话好上万倍。他关注着我一点一滴的进步,在诗歌的道路上他是我的灵魂,他的博学、宽厚、仁爱,和热爱生活的天性一直是我的镜子。在他的鼓励下我竟然敢给《诗神》投稿,那是1996年,我的第一首诗歌《山沟里的红草霉》竟然发表了,虽然是发在《诗神》最不显眼的地方,但也的确激发了我写诗的激情。那时《诗神》的编辑是著名诗人刘松林老师,他还给我寄来了长长的信,他说我很执著,鼓励我朝着诗歌的道路勇往直前。

  苦难总会过去,而生命也会过去,我只有一次的生命是如此渴望它始终地火旺葱茏。“我庆幸遇到你,这就足够了。”我坚信只要不断地朝前走去,就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2002年我的诗歌《别·外一首》在《诗刊》上发表,当时高兴极了,一位老师说我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这次是林莽老师编发的,他也写了长信鼓励我。还有《诗刊》社的朱先树老师,十几年来,每到过年他都给我写一封信,嘱我好好写诗歌,守住就是一切。还有周所同老师、李小雨老师、杨志学老师、叶延滨老师等都经常给我写信或来电话鼓励。后来,我的诗歌接连不断地在《诗刊》刊登,同时在全国诗歌大赛中屡次获大奖。

  直到2007年,我的诗被青春诗会选中,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当时很害怕,因为河南就我一个人。所以我很犹豫去还是不去,不过我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了,一向胆小怕事的我竟然对爱人说:“如果不让去,我们就离婚。”其实爱人是一直很支持我的,只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出远门罢了。

  一个老家在河南的《诗刊》社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热情鼓励我说“没事,我去车站接你”。

  青春诗会是我终生难忘的,当我坐上火车的那一刻起,远在北京的老师就一直不断给我发信息,使我这十几个小时的孤独之旅烟消云散了。次日7时许我到了北京,车一进站,我要下车时就听见老师喊我,我的眼睛立即涌满了泪水,我像看到了亲人。然后他帮我拿着行李,帮我挤公交,把我带到他家,给我热鲜奶喝,拿面包吃,当时我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走在首都北京的中心、走在天安门前,我一直昂首挺胸,一点也不感觉陌生,很有自豪感。其实来北京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次是借青春诗会的东风了。

  好多年都过去了,我和他们(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恩师)一直鱼雁不绝,如潮汐一样守时,每每写出新诗我就最先让他们看,我们为每一首好诗的诞生而欢呼雀跃。兄弟姐妹之间疏于音信的比比皆是,就算是情人,十几年也难保持这样的耐心与热忱。而我一直很幸运有那么多爱我的人陪我一起走在诗歌的路上,也就是走在朝圣的路上,所以我一生都不会孤单。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爱过后,所有的一切必将化为灰烬,化为时间的土壤。一切光华四射,一切又忧心如焚。然而只有此刻才能写出那些长诗,才能写出《清歌断肠》。谁都不能逃离岁月的风化、时间之矢的射穿,唯有诗歌可以留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