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记者在现场
本报记者 丰舒潍
见习记者 张 璐
“我们现在一天当成三天用,在11月5日之前,保证让太行路恢复通车!”10月20日下午,记者到市太行路(民主路至普济路段)大修工程现场探访施工进度,正遇到市住建局城乡建设科科长张长法在现场督导。他向记者介绍:太行路通车已经进入倒计时。
记者看到,太行路新华街至民主路段的快车道油面已经铺好,工人们正忙着清扫、平整慢车道,为铺油作准备。但是,新华街至普济路段上还是黄土裸露。记者走近发现,许多土都是一块块大疙瘩。工地负责人金东年说:“明天就可以上平地机了。这一段土质十分复杂,我们把路面挖开,把路床全部晾晒透,待技术检验合格后就开始铺基层,以确保工程质量。”
“从5月20日开始动工到现在,太行路为什么修了这么久?”记者问。
“困难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心理准备。仅管道敷设,工期就比计划延长了许多。”张长法说。
如今,这段长1672米的道路下面,已经敷设了一条管径为0.8米的排污管道和管径2米的排雨管道。在此之前,管道是雨、污合流的砖砌管涵,直径较小,多处渗漏甚至堵塞。施工时受路宽限制,临建排污管道,拆除原有管涵,原地敷设雨、污分流两条管线,前前后后重复了4次。此外,道路经过多次扩宽改造,供气、供水、供电、通信等管线已偏离规划位置,也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家住附近的姜大爷向记者证明了这一点:“光供水管道就挖断了3回,一停就好几天,耽误了很多时间。”
“干道路工程最怕下雨,可今年雨天特别多,让人愁得不行。”张长法说,“小雨不算,中雨、大雨有六七次,最长的一次连续下了16天。市住建局局长陈战胜专门召集施工和监理人员研究施工方案,因下雨工程车无法进场作业,施工队用挖掘机把泥挖出来运走,再从别处找来干土垫进去,加快施工进度。”记者问:“施工进度能保证吗?”“现在有8台挖掘机、2台铲车、3台压路机、1台平地机,还有80多名工人,大家每天从6时开始作业,中午不休息,晚上在不影响居民休息的前提下,尽量延长作业时间,争取尽快完工。”张长法虽然满脸疲惫,但话说得信心十足。
22日、23日两天,我市又遭遇降雨天气,太行路施工进度如何?昨日下午,记者又赶赴现场,发现工地虽然因雨天停工,却与20日相比有了很大进展:太行路、新华街至民主路已恢复通车,新华街至普济路段的基层也已完成铺设。张长法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次降雨我们早有准备,相关工作顺利地抢在雨前完成了。28日开始,剩余路段就可以铺油了,11月5日之前通车,一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