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跑银行,也不需要担保、抵押,找个网上贷款平台,在上面发个帖子并上传自己的一些材料,网络利用信用评价体系,查验了我的身份证件、学历、收入及信用情况后,马上就贷给我3万元,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尝到甜头的我市个体工商户苏先生一脸喜色。
苏先生的这种贷款方式就是网络借贷,是指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利用中介机构提供的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这种起源于欧美的借贷形式也在我国悄然兴起,其中“人人贷”就是发展较快的一种。
有关专家指出:网络借贷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这种方式以其互助互利、便捷高效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调剂社会资金余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运行不规范、监管缺失等原因,这种借贷方式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就如影相随。今年9月中国银监会针对不断涌现的“人人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专门发布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注意其风险。
根据银监会的警示,目前,“人人贷”等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风险:一是政策风险。在国家对房地产及“两高一剩”行业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民间资金可能通过“人人贷”等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二是法律风险。目前国内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备,“人人贷”等网络借贷的性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同时,网络借贷准入门槛低、缺少外部监管,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高利贷和非法集资。三是道德风险。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一旦发生恶意欺诈或者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将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四是操作风险。国外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信用风险较高,贷款质量远劣于普通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外,一些网络借贷公司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也存在风险隐患。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一直呈上涨态势,从而出现房地产价格高于抵押贷款价值的现象,一旦形势逆转,可能对贷方利益造成影响。
网络借贷作为新兴事物,需要社会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提高防骗能力,抵制高利贷等违法行为,规避风险,谨慎借贷,并对发生的网络借贷纠纷要及时举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借贷的监管,引导网络借贷规范发展。
陈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