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共青视点\职教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青年团干搭建成长平台
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服务
我市将全面开展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爱心超市暖人心
图片新闻
我市4位长期在一线工作老师入选
图片新闻
刚柔相济 淬火英才
组织志愿者义务为老人理发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亟待三大突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冶金技校
刚柔相济 淬火英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李光远

  在中国教育界,上个世纪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体育不合格是废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宋朝司马光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面对当下“90后”青年思想多元的特点,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的选择是: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技术,用军事化管理建立秩序美,用感恩教育激发精神美,一刚一柔,刚柔相济,铸造品德合格、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

  走进学校,浓浓的德育之风扑面而来。由该校美术老师制作的大型壁画“感恩壁”,诗人孟郊的作品“游子吟”,百花园中的“观我石”……在教室、教学楼走廊的“论语长廊”, 楼梯两边的“学生明星长廊”;在宿舍、公寓楼里的“励志长廊”,“杰出人物长廊”,其中有捐肾救母的田世国,有背着妹妹上学的洪占辉,有大孝致爱的感动全中国的焦作名人谢延信……学生置身于校园中,如同进入了文化的殿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特色,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每一寸土地都有文化效果,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感恩的情感得到了培植。

  焦作冶金技校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始于一次偶然的学生作业。2006年寒假,学校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特别的作业:在寒假期间,同学们要给父母做一次饭,捶一次背等感恩行为。“老师们想通过布置这样的特殊作业,一方面提醒学生家长为子女上学付出很多,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们来技校上学,其实就是而后工作的岗前培训,就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该校党委副书记李艳告诉记者。

  颇为意外的是,开学后学校收到很多家长的来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把这种感恩教育深入下去,冶金技校除了从硬件上营造感恩氛围,学校还借助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开展体验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感恩课”、编写了校本教材《感恩教育读本》,每周四早上学生们在读感恩的名言、名篇、名著的过程中,写感恩的体会的过程中,这些都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恩情感的形成。

  2007年下半年,学校聘请了具有丰富带兵经验的8名退伍军人担任教官,制订了《学校军事化管理实施方案》,从“内务、队列、纪律”三方面来规范学生行为作风。根据学校制定的《学校军事化管理条令》,该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考核,内容涉及着装、仪容、举止、卫生、纪律等各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检查,不仅强健了学生的肌体,锤炼了学生的体魄,而且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技术的德育思想,为焦作冶金技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多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招生工作稳居焦作市职业学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