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振乾、贺小兵)10月21日,我县在县宾馆三楼会议厅召开高规格、大范围的加快农业发展大会,县委书记常鸿在讲话中强调,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明确方向,把握关键,奋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县五家班子领导常鸿、闫小杏、魏国龙、翟建国、王亦山、刘中州、秦迎军、马金洲、王晨、薛新生等出席大会。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主持。
会议的中心任务是,深入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组织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目标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不断开创武陟富民强县的新局面。
会上,县委副书记魏国龙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副县长张志武总结安排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嘉应观乡、河南旭瑞鸭业食品有限公司、北郭燕翔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县委书记常鸿在讲话中提出三项要求。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常鸿指出,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和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可以用“机遇难得、基础较好、任务艰巨”三句话来概括。
机遇难得,就是指国家重农兴农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给我县带来了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中央大力支持“三农”工作的重大机遇,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三是全市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这些机遇为我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基础较好,就是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已经具备了快速推进、整体突破的条件和基础。一是生产条件相对优越。60万亩耕地中包括30万亩黄沁河滩地,90%以上是旱涝保收田,历来是全国农作物高产区,粮食单产稳居全省前列。二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北郭的大棚蔬菜、三阳的小杂果、大封的四大怀药、乔庙的大米、詹店的水产养殖、谢旗营的苗木花卉、小董的食用菌,等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正在形成,为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培育出了斯美特食品、旭瑞鸭业、百疗怀药等一批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三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目前已达368家,其中市级以上30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县土地流转完成3.8万亩,为发展规模种养奠定了基础。新农合、农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农民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四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
任务艰巨,就是指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加快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是农业效益较低,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四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二、明确方向,把握关键,奋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一届县委在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做优农业”的战略任务,并特别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具体讲,就是要把“优”字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体现在粮食生产的优先发展上。下一步,要抓好高产攻关、总产提高和生产条件改善。(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