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反映各县市区深入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构想和行动,展现各地在党代会精神指引下迸发出的蓬勃活力,近日,记者分赴各县市区进行了深入采访,采写回一批有深度有高度且充满现场感的稿件,本报今起在一版开设《活力城市 幸福焦作·贯彻党代会精神看行动》栏目,陆续刊发这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邱明媚
十月的沁阳,分外妖娆。
沁河北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沁河之南正向着城乡一体化的蓝图扬帆起航。
10月21日,记者来到沁阳,进机关,下企业,看项目,深刻感受到,在焦作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沁阳民心凝聚、活力迸发,发展劲头更足、态势更好。
“党代会将今后五年作为焦作转型发展的全面攻坚期,转型升级被确立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鼓舞了干劲,提振了信心。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将之落实到位、贯彻到底。”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说。
数据为证:今年1~8月份,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亿元,增长21%。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增长3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亿元,增长26.3%。一、二、三产的比例为5.7∶66.7∶27.6。
而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1.8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49元,增长25.5%,后者全年度有望突破万元大关。
转型,干部意识是主导
领导方式不转变,发展方式就难转变;发展方式不转变,转型升级就难实现。领导方式转变作为转型的基础,至关重要。
“事在人为,人在思想。领导干部的意识和理念是促成转型提升的关键。”陈敬如说。
当前在沁阳选拔干部,不再是传统的组织任命,而是以“五重五不简单”和“公平、公正、择优”为要求,公开选拔,打破年龄限制,大胆重用、破格留用。
“按常理说,像我这个年纪的干部,在很多地方都是退二线的状况。”见到该市白松岭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李迎建时,他正忙着招呼来访的客人。这位河南省级的植物专家,在保护区工作30多年,对保护区内古老而丰富的植物资源了如指掌。“组织上让我继续留任,是莫大的信任,所以,在工作上,我只有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在原岗位上发挥才智,李迎建充满干劲。
全国优秀导游田苗怎么也想不到,她的编制问题竟然牵动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作为快速发展时期神农山紧缺的人才,她因为制度藩篱而被拦在“财政供养”待遇的门外。长此以往,不仅对田苗的工作积极性有影响,而且,也会打消其他优秀人才加盟神农山景区的决心。这与该市正在实施的“人才兴沁”战略的要义也是相悖的。因此,该市专题召开五大班子联席会,现场表决通过了对田苗人事关系的认定,一周时间内,办理好了相关手续。
村干部用人也是如此。即将结束的该市村委会换届工作,“自荐直选”成了最热门的关键词。
自荐,面向全体,能实现村级三年规划的、有带富和服务群众志向的人都可以报名。
直选,没有候选人,全体选民按照自己意志,直接投票决定。
“先定事后选人”的选举模式和“以事选人、选干事的人”的选举导向,就是要让最合适的人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干事创业。
而经济一线、艰苦环境、复杂岗位就是干部的“创业场”,沁阳市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干部培养锻炼基地”,选派优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旧城改造、信访稳控等工作一线培养锻炼。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谋划运作的能力、统筹创新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领导干部不仅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愿望,而且能将之付诸实践,变成现实。
沁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标杆不断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必须自我提升,来适应这场“撑杆跳”。
人的因素全面激活成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省委政研室在深入调研后,将其总结命名为“沁阳精神”。“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16字浓缩了沁阳人的精、气、神。
正因为这个团队吸引,短短3天的超威集团生产年会后,集团董事长周明明和总经理杨新新再次把青睐的目光投向这里,在河南超威三期刚开建的基础上,沁阳“力挫群雄”争取到了四期项目的落地。
广东兴发董事长罗苏对此感受也很深,沁阳曾在一周时间内为其办下省级银行3亿元的贷款,这种手笔,让罗苏惊叹不已。他说:“沁阳的项目我们投定了!沁阳不仅能提供好的环境,还能办成其他地方办不成的事儿。”
沁阳正是如此,该市执政团队更加强化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民生意识,推动支柱产业由单点支撑向多点支撑转变,产业结构由工业独大向以工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社会由只重经济增长向经济、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转变。
转型,提升产业是主体
秋天的晴空下,中国铝工业十强第一名的广东兴发项目地上,一字排开的580多米长的钢架结构厂房泛着耀眼的光。
目前,这一投资10亿元的高档铝型材项目已经进入厂房内部处理和设备安装的阶段,年底即可投产。
而其落户沁阳后,该企业又追加5亿元投资在此建设幕墙门窗项目。
“河南是全国著名的电解铝产区,(下转二版)(上接一版)沁阳也有16万吨的产能,在这里,除了充足的煤、电、气和人力资源,我们还可以将铝水直接拉过来加工,省去了铝锭重熔的环节,仅此一项,每吨可以降低成本600元。”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锡坤说。
效果是多赢的。沁阳曾因铝电“一柱擎天”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一蹶不振,经济陷入困局。该市引来神火集团,盘活了电解铝产业,而将广东兴发引入沁阳,则让该市铝产业的链条拉长,降低单位能耗,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拉宽、拉长链条是该市对基础产业调结构采用的方法。氯碱化工也是如此,在烧碱和聚氯乙烯一期项目基础上,上马了二期项目,产能翻番,并延伸出了三氯氢硅、水泥等项目。
“党代会精神在新型工业化的论述上强调了‘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壮大这两大优势产业,使其更具带动力。铝及铝深加工产业朝着销售收入200亿元的目标努力;而现代化工产业则依托氯碱化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三大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氯碱化工精深加工基地,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陈敬如说。
在这里东眺,隔着沁澳公司相望的是上月19日刚刚点火投产的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用的是原华懋公司遗留闲置厂房和土地“腾笼换鸟”而成,总投资6亿元,仅用6个月,一期700万平方米超透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就顺利建成,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亿元。
该产业于2007年起步,当年2月份,思可达第一条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5年积累,目前,其研发的超透玻璃,把透光率提升至97%。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国内业界的景仰,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预计到2012年,该市太阳能光伏玻璃年产能将达到2500万平方米,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5亿元。沁阳要“做中国一流光伏材料服务商,打造世界级光伏玻璃制造基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处的新能源产业在沁阳有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沁阳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我们项目建设和企业上市,这种支持让我们有信心去追逐‘中国第一’的梦想。”思可达董事长李彪说。
焦作市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做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以,沁阳市制定了目标,到“十二五”末,该市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加快LED光电产业园、睿为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着力发展半导体照明、行业应用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元器件,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耐火材料、纳米碳酸钙等特色产品,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沁阳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县域经济转型提升过程中,受体制、环境、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的影响,很多问题如资金、人才等,单靠市场来解决并不现实。这需要地方政府把握本地经济发展的走势和趋势,敢想敢试,大胆在观念上、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助推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方式转变氛围。”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
目前,沁阳已经形成了光电、新能源、电动车及动力电池、清洁能源、化工工业、铝及铝深加工、玻璃钢、造纸装备八大工业产业。作为承载平台,沁阳市规划建设沁北、沁南两个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
“整理乱石滩地,不占一分耕地,高起点规划大工业区的发展模式,正是河南省今后建设中原经济区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在沁阳市沁北产业聚集区调研后如是说。
“按照党代会上对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园区的工作部署,到2015年,我们沁北产业集聚区将形成‘一心、一轴、三带、八区’布局,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努力向省级新区发展;沁南产业集聚区形成太阳能光伏、光电信息、电动车、印刷包装、物流等五大专业园区,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成为省级产业集聚区。”沁阳市委副书记毛文明说。
转型,群众受益是目的
“转型提升,应该让群众直接受益。也就是完善财政收入支出体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发展的成果。”魏新洪说。
收入增加是最显而易见的基础指标。沁阳市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成果反哺农业,大量吸收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已经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余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
就医、就学、养老是群众的“急难愁”事,这些在沁阳有着解决的“优先权”。沁阳全面推进新农合,并成为河南首批医改试点县;教育资源不断均衡优化,建成焦作市第一所民办高校——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成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争取新农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16.6万人参加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截至8月底,该市财政在此项上的投入已达1.2亿元。
给老百姓办好事,怎么办都不过分。所以,该市所有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城乡道路网络及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建成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目标,荣获国家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医院、体育文化设施等社会事业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量吸收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共享城镇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城镇化率达50.6%。刚刚结束的三秋会战,该市玉米机收率达到85%,农业机械化梦想触手可及。
据初步测算,该市前8个月用于民生改善的财政投入已突破5亿元。
“‘十二五’期间,沁阳将更加深入贯彻转型提升、科学发展的理念,朝着既定的‘五突破一高于一率先’目标奋进,为焦作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作出沁阳应有的贡献。”陈敬如说。